引驾佽飞
卫士职名。唐置,属左右金吾卫,员额六十人,掌皇帝出行时引导仪仗。
卫士职名。唐置,属左右金吾卫,员额六十人,掌皇帝出行时引导仪仗。
官名,也省称都水掾,西汉属卿,东汉改属郡国,掌水利河渠诸事。
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置,与抚西、抚南、抚北将军合称四抚将军。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,地位相当于征东将军。
尊称,意即“仅次于父亲的人”。不是官号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、项伯东向坐,亚父南向坐。亚父者,范增也。”注:如淳曰:“亚,次也,尊敬之次父,犹管仲为仲父。”
官名。三国吴置,吕据自越骑校尉迁此。见《三国志·吕范传》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吴置,掌帅军征伐或镇守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据传》:“太元元年,大风,江水溢流,渐淹城门,权使视水,独见据使人取大船以备害。权嘉
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。一般以铜铸成,虎形,背有铭文,分两半,右半留中,左半授予统兵将帅。调兵时由使臣持符验合,方可发兵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 “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,则得虎符夺晋鄙军。”汉朝
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西上閤门使置,正六品。武阶官名。宋政和中改西上閤门使为右武大夫,秩正六品。
官名。明朝称挂军印的总兵官。如征虏大将军、征南将军、征西将军、平蛮将军等。参见“将军”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四贵姓中的须卜氏(一译作卜氏)充任。
见“集庆万寿营缮都司”。
官名,即左中郎将,俸比二千石,掌左署郎值班护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。左署郎包括:中郎、侍郎、郎中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