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德司阶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置,从六八品下,武散官,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置,从六品下,武散官,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置,从六八品下,武散官,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置,从六品下,武散官,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。
杂任职名。唐代于太医署置咒禁生十人,从咒禁博士学习咒禁之法,学习期满,经考试合格可充任咒禁师。
即“北枢密院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大胥中士四人,小胥下士八人。大胥掌卿大夫诸子学舞者的名籍及其征召;小胥佐大胥征召学舞者而督察之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于春官府司乐中大夫之下置乐胥中士,正二命;乐胥下士,正一命。掌
官名。西汉文帝时置上林令,武帝时改属水衡都尉,东汉设上林苑令一人,其下设丞、尉各一人。统管苑中禽兽,并为苑中居民的行政长官。捕得禽兽送太官。三国魏及西晋均沿东汉之制,置上林苑令、丞。参见“上林令丞”。
官署名。金置,掌吏兵两部架阁,兼检校吏部行止。主官为管勾,正八品,以识女真、契丹、汉字人充任,如无,拟识女真、汉字人充任。副职有同管勾一员。
官署名。北魏置,掌鹰、鹞等用于出猎的羽禽的饲养。孝文帝太和四年(480)罢,以其地为报德佛寺。见《魏书·高祖纪》、《皇后列传》。
官名。宋朝吏部侍郎左选置,参掌本选之事。参见“侍郎左选”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夏采置,但权限更大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夏采司长官,掌帝王丧葬事务。下设小夏采上士以佐其职,领守陵上士、守墓中士、职表中士等官属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(1389)于殿庭仪礼司置,二人,正九品。详见“殿庭仪礼司左司丞”。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殿内省尚辇局置为次官,四员,正七品。唐朝殿中省尚辇局沿置,三员,正七品下。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金朝殿前都点检司尚辇局置,正八品,不限资考,世宗大定十九年(1179)除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