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征北大将军

征北大将军

官名。三国吴会稽王孙亮时置,任魏降将文钦为之,率军伐魏。晋朝沿置,职掌与征北将军同,而位在其上,多统兵出镇方面,都督数州诸军事。不常置。二品,禄赐与特进同,如开府,则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十六国后燕亦置。南朝宋列为二品,南齐位从公,开府仪同如公,梁、陈时较征北将军进一阶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一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二品。北齐时成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二品。参见“征北将军”。


杂号将军名,三国吴孙峻置,掌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·孙亮》:“(孙)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,将征魏。”晋沿置,职如征北将军,但高一级,多出镇方面(数州),都督数州军事,二品,不常置,禄赐同特进,开府的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南朝宋为二品,齐位从公。梁、陈也置。北魏太和年间为一品下,后改为二品。北齐二品,用奖赏军功和勋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正执法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镇一人,从三品,副参领充,简放。掌本镇军事司法及关于镇监各项事件,战时承办俘虏及占领地方司法诸事。

  • 国防部人力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国防部长,掌理人力的筹划、运用。设司长(中将或同等官)、副司长(少将或同等官)各一人。司内分设需要、来源、利用三组。组长为少将或同等官,组员为上尉至上校级军官或同等官。

  • 共主

    天下共同的君主,即东周之自谓也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夫弑共主,臣世君,大国不亲;以众胁寡,小国不附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共主、世君,俱是周自谓也。共主,言周为天下共所宗主也;世君,言周室代代君于天下。”臣

  • 东北路统军使司

    即“东北路都统军使司”。

  • 义兵万户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元末各地地主(主要是汉人)组织地方武装,抵抗农民起义军,自称义兵。惠宗至正十四年(1354)置南阳、邓州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,管理并指挥本地各处地主武装,免除其差役。以后于汴梁等地又续

  • 通禁郎

    内侍阶官名。金朝置。二十五阶之第十二阶,秩从六品上。官名。金代内侍官,从六品上,称通禁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编审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内政部设置,员额八人,掌内务行政中各项编审工作。教育部所属国立编译馆亦置,分编审、编审员与特约编审。参见“编译馆”。

  • 官邑

    有官职者之封邑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:“有事于山,艺山林也,而斩其木,其罪大矣,夺之官邑。”

  • 督捕司郎中

    即“督捕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浙江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明初户部浙江部、刑部浙江部均置,各一人,正五品,掌本属部之事。参见“浙江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