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选
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又称单月选。明朝之制,凡内外官出缺,由吏部选补,其改授、改降、丁忧、候补者归单月选。所谓急选,有在选班中快于他人被选补之意。清朝因之,以属于补班之官员入单月选。后又以除班之满洲期满教习及捐输、议叙二项入满洲单月选班; 以除班之进士、举人及捐输议叙二项,升班之京升一项入汉官单月选班。
明清铨选方式之一。明制,改授、改降、丁忧、候补者,其铨选在单月进行,称为急选。清代沿用其制。参见“月选”。
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又称单月选。明朝之制,凡内外官出缺,由吏部选补,其改授、改降、丁忧、候补者归单月选。所谓急选,有在选班中快于他人被选补之意。清朝因之,以属于补班之官员入单月选。后又以除班之满洲期满教习及捐输、议叙二项入满洲单月选班; 以除班之进士、举人及捐输议叙二项,升班之京升一项入汉官单月选班。
明清铨选方式之一。明制,改授、改降、丁忧、候补者,其铨选在单月进行,称为急选。清代沿用其制。参见“月选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,见“起居令史”。
官名。唐置,见“大理寺司直”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过程中,因避亲或违反铨选条法,允许或必须退回原注窠阙,另射他阙,称改注。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一。官员原已注授某一差遣,因避亲嫌或违反铨选条法,均须退回原任,另行指射其他
州门下吏名。南朝宋置,见“记室书佐”。
阶官名。金朝太医二十五阶之第十四阶,秩正七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七品上,称成正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官员服制。唐朝官员章服皆依散官品秩而定,四品、五品服绯,佩银鱼袋。唐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定制,都督、刺史散官未及五品者,并听著绯佩银鱼,离任则停,谓之借绯。宋朝沿此制。唐制,官员阶官未至五品而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39)定为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师氏中大夫诵训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即“内侍高品”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宋置, 属于文类科目。嘉熙三年(公元1239年)将“博学宏词科”省去“宏博”二字,唯称词学科,每年一试。淳祐初罢废,景定二年(公元1261年) 复嘉熙之制。参见“博学宏词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