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思使

文思使

官名。①文思院使简称。五代后梁置,太祖开平元年 (907) 改为乾文院使。②宋朝武阶官。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 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节大夫。③西夏文思院长官,夏崇宗时辽降人萧合达曾任之。


官名。唐代文思使,以宦官充任,为文思院长官。明代文思院设大使、副使,掌文思院政令。详“文思院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辞殚文律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文类科目。上元二年(公元675年)诏举,崔融及第。

  • 鼓司

    即“登闻鼓院”。

  • 巡关御史

    官名。明置,明代监察御史有巡视关务的,称巡关御史,如宣德四年设立钞关御史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·十三道监察御史》。专差御史名。明置,其职有二:一是巡视边关,其所掌为巡视由居庸关抵龙泉关以及由山海关

  • 善吏

    官制用语,也称“良吏”,义即“好官”。

  • 精膳清吏使

    官署名,掌宴飨、牲豆、酒膳之事。明、清皆有此司,为礼部的第四司。《明史·职官一·礼部》:《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,仪制、词祭、主客、精膳四清吏司,各郎中一人,正五品,员外郎一人,从五品,主事一人,正六品…

  • 圬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晋国置。司空属吏。掌塗泥修筑宫室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 “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,司空以时平易道路,圬人以时塓馆宫室。”

  • 太子右内率府

    官署名。唐朝东宫置,有率一员、副率 一员,掌千牛供奉之事,有长史及录事、兵、胄参军事,又有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、备身、主仗等官属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为右奉裕卫,并改千牛备身名奉裕,咸亨元年(670

  • 古代小官。《尚书·顾命》:“狄设黼扆缀衣。”传“狄,下士。”

  • 民政部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,系管理全国公安、内务、民政之总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改巡警部设。并入户部疆理、保息、赈救,礼部仪制、风教、方术,工部营缮和吏部所掌文职官员户籍等事宜。职掌全国

  • 藩臣

    指藩王、属国之王或节度使。《史记·五宗世家》:“中山王徒日淫,不佐天子拊循百姓,何以称为藩臣?”《汉书·南粤》:“陆贾至,南粤王恐,乃顿首谢,愿奉明诏,长为藩臣,奉贡职。”《新唐书·兵志》:“昭宗以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