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文渊阁

文渊阁

① 明代藏书阁名。为皇宫内收藏书籍之处,文臣亦在此陪侍皇帝读书并加讲解。明太祖建于南京奉天门东,成祖永乐 (1403~1424) 中迁都北京后,又于宫内建文渊阁。明、清又以此作为殿阁大学士名号。②清朝专藏《四库全书》之所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建于北京紫禁城东华门内文华殿之后。初由奉宸院兼管,四十一年派内务府大臣一人兼充提举阁事,下设兼管司员、笔帖式各四人,供事二人,掌其陈设、启闭及书籍晾晒之事。又设领阁事二人、直阁事六人、校理十六人、检阅八人,掌所藏书籍的保管、注册、点验各事。


阁名。(1) 明太祖时建于南京奉天门东,为宫中藏书之阁,亦为皇帝讲读之所。成祖迁都北京,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,后置大学士。(2)清乾隆三十九年(公元1774年)建于紫禁城东南角文华殿后,藏贮四库全书,仿宋制置阁职,以司典守。以领阁事为长官,满、汉各一人,以大学士,协办大学士及翰林院掌院学士兼任;其次为提举阁事,因阁在宫内,故以内务府大臣一人兼任,为事务长官。下设直阁事、校理、检阅等官,掌典守、注册、点验等事。其内部事务官有内务府派出的兼管司员四人,笔帖式二人,供事二人,掌阁中陈设、启闭等事。又清代亦沿明制置文渊阁大学士,仅作为内阁大学士的衔号,与乾隆新设的文渊阁无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儒学训导

    学官名。明清两朝的府学、州学、县学都设此官,其责任为帮助教授或学正或教谕教诲所属生徒。见《明史·职官四·儒学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儒学》。

  • 永平屯田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设。掌北京采木人三千于永平路马城县(今河北滦县南)屯田事。隶大司农司。秩从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昌国、济民、丰赡三署,各置署令、署丞一员。官署名

  • 中宫仆

    官名。东汉置之,属大长秋,员一人,秩千石,以宦者任之,掌管皇后车马。官名,西汉时称中宫太仆,以宦者充任,属大长秋。东汉去“太”字,减俸为千石,掌驭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和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中军四面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孝武帝欲讨高欢,以太傅,录尚书事长孙稚为此职,统率中军,其下设有中军北面大都督等。见《魏书·出帝平阳王纪》、《周书·念贤传》。

  • 大都路都总管

    官名。元置,见“大都路都总管府”。

  • 接手官

    官名。金朝设于上林署花木局。掌诸苑园种植花本。章宗泰和元年(1201)罢。

  • 选部承务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置吏部员外郎,为侍郎的副职。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,增郎的员额为二人,又改吏部郎为选部郎,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,另置承务郎一人,掌同员外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“吏

  • 札野

    即“札也”。

  • 酒使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酿酒及税收。设在京都及真定以外、课二万贯以上之地。课及十万贯以上设使、副使、小都监各一员,司吏三人; 五万贯以上者设使、副使各一员,司吏三人; 二万贯以上设使及都监各一员,司吏二人。

  • 内管领处

    官署名。参见“掌关防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