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见“弘文馆馆主”。
即“东北路都统军使司”。
官名。清末置,左右侍郎各一人,为农工商部副长官。见“农工商部”。
官名。梁皇弟皇子府始设,见“王府录事参军”。
即上仪同大将军、上仪同三司的简称。
官名,西周置。掌五邑守卫事。五邑是特指周都丰、镐、葊、成周,王城五地,或指一般五邑,不详。
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制度之一。又称对易、对替、两易、对移。凡官员因避亲嫌,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,得与其他官员换任。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。亦称对移。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, 得与其他官
官名。东汉末始置。多用以封降将或边远地区地方长官。三国魏沿置,三品。十六国前秦、后秦、西秦均置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专授于外藩,位武职十九班。大通三年(529)后曾以此代替贞武将军,与宁远将军
官名。即“司户参军事”。
官名。南诏官,犹唐朝试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