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日讲起居注官

日讲起居注官

官名。清朝起居注馆之专职记注官。掌记载皇帝言行及修起居注。顺治十二年(1655)置日讲官,以满、汉词臣兼充。康熙九年(1670) 设起居注馆,以“日讲官”兼充起居注官,故名。后日讲很少举行,日讲官遂为专职记注官,“日讲”仅成其例带之虚衔。额设满十人、汉十二人,除翰林院掌院学士和詹事府詹事照例兼充外,余由翰、詹各官内简充。凡皇帝坐朝或举行典礼、祭祀,记注官皆轮班侍值,出行则请旨扈从,退而记载。编成之起居注每年底进呈,发下后送内阁存储,副本留翰林院。


官名。清置。起初,日讲官和起居注官为两官,后合而为一,“掌侍直起居,记言记动。经筵临雍,御门听政,祭祀耕耤,朝会燕飨,勾决重囚,并以二人侍班。凡谒陵、校猎、巡狩方岳、请旨、扈从、侍直,敬聆纶音,退而谨书之。”“顺治二年,始置日讲官。康熙九年,始设起居注馆,置满洲记注官四人、汉八人,以日讲官兼摄。时日讲与起居注各自为职,并置满洲主事二人,汉军一人。二十五年停日讲,其起居注官仍系衔‘日讲’二字。五十七年省起居注馆,改隶内阁,遇理事日,以翰林官五人侍班。雍正元年,复置日讲起居注……于是日讲、起居注合而为一。”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起居注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空军谋掾

    官名,三国魏置,掌参谋议论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韩崔高孙王传》:“孙礼字德达,涿郡容城人也。太祖平幽州,召为司空军谋掾。”

  • 芙蓉幕

    指幕府。无论在朝官员还是地方长官的幕府,都称芙蓉幕。唐朝独孤受《清箪赋》:“入芙蓉之幕,焕以相鲜。”唐代赵嘏《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》:“一从开署芙蓉幕,曾向风前记得无?”参看“幕府”条。

  • 孛堇

    女真部落首领称号,金建国后转化为军事组织官员或爵号。熙宗改制后废。官名。金朝建国前称小部族头领为“勃堇”,意思是“乡长”“邑长”;掌管本部族军民事务,为世袭官职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大司马票骑将军

    官名,汉置,掌武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尉》:“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,以冠将军之号。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,不冠将军,亦无印绶官属。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,置官属,禄比丞相,去将军。”《汉书·

  • 行营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宋朝初年,每大军出征则置为统帅,下设副都部署、都监、钤辖等官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都总管。武官名。五代后梁时为行营都统的佐官(见“行营都统”条),后唐时亦置,则为总掌行营事务之官。《资治通

  • 经生

    博士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下·论》:“若乃经生所处,不远万里之路。”注:“经生谓博士也。”

  • 技术部员

    官类名。辛亥革命后中央各部中某些部由于工作的需要特设专门技术官,称为技术部员。因其资历、地位和职权的不同,又分做技监、技正、技士三等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技术官设置情况不详,北洋政府成立后,定技监为简任官

  • 方略馆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军机处所属之机构。掌修方略。初为特开之馆,乾隆十四年 (1749) ,以金川奏凯,获准开馆,以后遂为常开之馆。馆在隆宗门外咸安宫之左。设总裁无定员,以军机大臣兼充。下有提调,满、汉各二人;

  • 大工尹

    官名。又作“大攻尹”。春秋战国曾、楚、赵等国设此官,主管手工、铸造业的工官之长。战国赵兵器《七年相邦阳安君剑铭》背面刻有“大工尹”职名。参见“大攻尹”。

  • 兴圣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即“兴圣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