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朝内杂职官

朝内杂职官

官类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指朝内正职官以外的各种朝内官员。又可分为两类:一类为天王府与各朝内正职官府内的属官,其中事务性的属官,称为各种典官,在天王府供职的专称朝内典官;另一类为天朝典官,掌理整个政府事务,其官署称为衙。其实,朝内正职官中如侯、丞相、检点、指挥、将军等除统军出外作战者外,在朝内时也是办理一般事务的,而杂职官中如东王府的六部尚书,却是总理政务的,所以事实上并无正职杂职可分。杂职官在前期最高官阶为职同指挥,后期杂职官中,天朝总典印以天福爵充任,比以前已提高数级。朝内杂职官亦各有属官,《贼情汇纂》卷三《伪官表后补遣·伪同职官所属伪官名目》中有如下概括说明:“凡伪王、侯、丞相、检点、指挥有六部尚书、六部书、六部掌书诸名色,其六部尚书所属,又各署六部掌书;六部书、六部掌书又各有掌书、书理。惟伪东殿各尚书之掌书颁给印信,其余掌书。书理,六曹执事若吏胥而已”; “凡一切同职官均有书理,但概称书使,视长官同何职,属官亦同属何职,如军中各典官职同监军,其书使亦同监军书理所同之职”; “凡一切伪同职官均有尉、伺,但概改为差,如东殿尚书、东殿承宣职同检点,其尉、伺则称东殿吏部一尚书检差、东殿左一承宣检差之类。递而下之则有指差至旅差诸名色”; “伪同职官历、传、各典官——历、传、各典官至指挥以下(按:应为将军以下,因为不包括指挥),则无有同职官,亦惟职同检点、指挥者有之,如东殿一尚书检历、北殿右二承宣指传之类”; “以上同职官所属伪官人数,亦视正职官置几人亦置几人。”如果上述记载可信,则这一级属官总数当极为庞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丙署

    官署名,汉置,其长官为长,俸四百石,宦者,掌中宫别处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。

  • 王府佐领

    官名。清置,见“王府参领”。

  • 右清道卫

    官署名。即太子右清道率府,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太子右虞候率府置,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复改右虞候率府,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初定置为右清道率府。

  • 决胜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陈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八班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。陈定为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八班。

  • 内阁

    官署名。三国魏曾为秘书署别称。明朝置为综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废中书省和丞相后,六部分任庶务,直接听命于皇帝。因政务繁剧,仿宋制设华盖殿、文华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大学士,备顾

  • 提举河渠

    官名。宋置,掌河渠之事。《宋史·河渠志一》载:至和二年(公元1055年)十二月诏“以……殿中丞李仲昌提举河渠,……勾当河渠事杨纬同修河决”。

  • 集贤院副知院事

    官名。唐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年)宰相张说知集贤院事,以左常侍徐坚为副知院事,以后遂为成例,以常侍一人为之,为集贤院的副长官。金称同知集贤院事。

  • 长江舰队统领

    官名。清朝长江舰队长官。宣统元年(1909)置。一人,从二品,海军协都统充。掌督率该舰队。

  • 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处

  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内部机构。其职掌为:一、文书的撰拟批判及收发保管;二、编次议事日程及会议录;三、会议记录及整理议案;四、典守印信;五、对外接洽;六、整理簿记编造预算及庶务会计事项;七、协助各

  • 相国长史

    魏晋南北朝相国属官。职权品秩与丞相长史略同。或亦分置左、右。参见“丞相长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