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勘
官名。宋朝史馆置,掌校勘新编史籍。
官名。宋史馆与崇文院均置,掌校勘典籍,以京朝官、幕职官及选人中选任。
官名。宋朝史馆置,掌校勘新编史籍。
官名。宋史馆与崇文院均置,掌校勘典籍,以京朝官、幕职官及选人中选任。
满语。本义为“有用”、“成材料”,引申为“听差的人”、“听用的人”。清朝内外衙门中无品级的管事人员、随营听用的各项匠人、医生等,统称拜唐阿。吏员名。清置,为衙门中无品级管事人或听差人。
官名。宋仁宗庆历三年 (1043)始置,以员外郎及太常博士充任,仍理本等资序,不得差出,任满三年,令三司保明议升陟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随三司废。
即“军器监丞”。
官名。隋初于内侍省中置伺非八人,掌伺察非违之事。
官名。 吐蕃副相, 曰论茞扈莽, 置一人, 与大相、都护、内大相、内副相、小相、整事大相、副整事、小整事共任国事。
官名。见“中藏府令丞”。
民国时公务员办公的地方称公署。
又称“坊总”。清朝管理街市之职役。城中日坊,其编户之头目称坊长。推诚实及家道殷实之人充任。掌稽查奸伪、偷盗、赌博及来历不明之人。定期更换。民国时期,城市分区,区下分坊,坊的负责人称“坊长”,由坊民大会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鹰军。以鹰名军,取其迅捷之意。设详稳等职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司盟下士二人,掌盟约之法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置司盟中士,正二命;司盟下士,正一命。隶属于秋官府掌朝下大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