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武学

武学

官学名。北宋仁宗庆历三年(1043)始置,设教授一人,掌讲授兵书、兵法,数月后罢。神宗熙宁五年(1072)复置,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,其上设判学一人。生员以一百人为限,凡使臣未参班及门荫、草泽人,许由两名京朝官推荐,视看人材、试验弓马,合格者始许入学。学习三年,考试及格者,分等第授官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教授为博士。徽宗崇宁(1102—1106)中,各州皆设,仿儒学行考选升贡法。宣和二年(1120),罢州县武学。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(1146),依旧制复置。


官学名。宋仁宗为训练防御外患的人材,于庆历三年(公元1043年)建武学于武成王庙。选官为教授,数月后停废。熙宁五年(公元1072年)又重建武学于武成王庙,名义上隶国子监,实际上由兵部郎中直接领导。学生名额一百人,入学资格分使臣、门荫子弟及庶民。设武学教授、教谕,掌教兵法和弓矢、骑射等技术:崇宁五年(公元1106年)改教授为博士。武学学生学习三年后经过考试,按等第授官。崇宁间各州设武学,置武学教谕,仿儒学立考选升贡之法,分为三舍,外舍生称为武选士、内舍生称为武俊士。宣和二年(公元1120年)罢州县武学。南渡后,绍兴十六年(公元1146年)始恢复武学如旧制。庆元五年(公元1198年)各州学均设武士斋舍,选官教习。明代于建文四年(公元1402年)置京卫武学,设教授一人。学生分启忠等十斋受业,每斋各有训导二人。永乐中罢,正统六年(公元1441年)复设。后渐置各卫武学,设官如儒学之制。京卫武学设教授一人,从九品;训导一人。卫武学设教授一人,训导二人或一人。掌教京卫、各卫幼官及应袭舍人与武生,而听命于兵部。不设武学之处,诸武生隶属于儒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都流泉务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设在中都。掌解典诸物、流通货币。官长为使、副使,秩正八品、正九品。下设勾当官、攒典。官署名,意即设在中都的国有当铺,掌典当。其官有使一员,正八品,副使一员正九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,参

  • 王国卫尉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《汉书·淮南王传》记文帝之舅薄昭与淮南厉王书,其中说到卫尉与大行的职掌:“客出入殿门者,卫尉、大行主”。卫尉与大行共主宾客出入殿门之事,当有所行分工,掌可能是大宾客出入殿门的礼仪,卫尉则

  • 散秩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侍卫处高级官员。次于内大臣。顺治元年(1644)设,武职从二品,食三品俸。无定员,由特恩补授。协助领侍卫内大臣,掌率侍卫亲军,以宿卫扈从。武官名。清置,属侍卫处,秩从二品,无固定员额,掌供宿

  • 帮办税务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税务处之副长官。详“督办税务太臣”。官名。清末置,协助督办大臣、会办大臣,掌理税务处工作。见“税务处”。

  • 司货

    官名。商朝天子六府之一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六府,曰司土、司木、司水、司草、司器、司货,典司六职。”郑玄注:“司货,丱人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司货,六也。于周为丱人。言矿器未成者也。掌金玉锡石之地,

  • 直荡别将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《周书·杨绍传》:“魏永安(528—530)中,授广武将军,屯骑校尉、直荡别将。

  • 笔帖式哈番

    满语“文官”之意。指正卿以下、有顶戴官员以上之文职官。

  • 点验委员会

    军政部所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于抗日战争后期利用军事参议院人员设立点验委员会,分派人员组成点验组,分赴各军、师点验士兵人数,考核补给和兵役等情况。

  • 马兵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马队专科事宜,以及马兵科军士以下各兵科蹄铁、军士之补充,马队常备、续备、后备官兵之册籍,并管理马兵专科学堂等事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

  • 尚食直长

    官名。隋朝门下省尚食局置四员,正七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沿置六员,为尚食奉御副贰,改隶殿内省。唐朝殿中省置为尚食局次官,五员,正七品上。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金朝宣徽院尚食局置一员,位副使下,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