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军提督
官名。清末海军统领官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置北洋海军提督一人,从一品,统率该舰队。中日甲午战后裁。宣统元年(1909)复置海军提督一人,副都统加正都统衔,为巡洋、长江两舰队统制官。
武官名。清末置,为海军舰队的最高统领。见“海军提督衙门”。
官名。清末海军统领官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置北洋海军提督一人,从一品,统率该舰队。中日甲午战后裁。宣统元年(1909)复置海军提督一人,副都统加正都统衔,为巡洋、长江两舰队统制官。
武官名。清末置,为海军舰队的最高统领。见“海军提督衙门”。
官署名。秩从六品,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(1279),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,掌上都金银器皿制造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官名。明清皆置,正六品。明代通判掌理粮储、马政、军匠、薪炭、河渠、堤涂之事;清代通判掌牙侩税收、平禁争伪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顺天府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顺天府》。
官署名。民国年间置,属盐务总局,设在各产盐区域,掌征收盐税等事,设局长、副局长各一人,下设总务、产销、税警三科,并根据事务的繁简设科员、技术员。
清朝州县学官之别称。
丞相府僚属名。汉朝置,三国、西晋沿置,秩二百石。协助东曹掾管理二千石长吏任免事务。不置掾时,即为东曹主官。详见“东曹”。官名,汉置,为公府属官,位在掾下,掾为正,属为副,佐掾掌二千石长吏的任命和调动,
官名。① 明朝内阁之属官。掌诰敕之誊副缮正之事。分在诰敕、制敕两房办事,位在中书之下。②明清鸿胪寺之属官。掌殿廷行礼侍班、齐班、纠仪及传赞之事。明洪武九年(1376)设,十六人,从九品,隶殿廷仪礼司。
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七品上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七品上。
①兵部长官别称。因《周礼》以夏官司马掌兵,故名。参见“夏官”。②南朝梁太府、少府、太仆三卿的合称。③明初四辅官之一,即“夏官”。参见“四辅”。1、官名,为周朝六卿之一,即夏官司马,掌军政军赋(邦政)。
即“录尚书事”。北魏前期尚书省分三十六曹,故名。《魏书·崔逞传》:“任以政事,录三十六曹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门下大夫属官,员一人,掌皇城五门之禁令,即露门、应门、崇阳门、肃章门、玄武门的启闭出入,皆由其掌管,下设宫门下士以佐其职。宣帝即位后,内外门閤皆由宦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