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军提督衙门
官署名。清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北洋海军建成,遂于威海卫设立海军提督衙门,设提督一人为长官,总领北洋海军舰队。舰队编为左、右翼、中翼、后翼四队。以总兵二人分任左、右翼长,兼管中军,并各分管一铁甲战舰。以副将五人分任五快船管带。参将四人,除提标中军参将一人负责全军粮饷,提标管轮参将一人负责全军轮机事务外,另外参将二人分任快轮、快船管带。后军中诸小舰均以游击、都司为管带,由守备带领鱼雷艇。总兵以下各官均驻舰上,不另设官署,各舰人员按等级派官委任。
官署名。清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北洋海军建成,遂于威海卫设立海军提督衙门,设提督一人为长官,总领北洋海军舰队。舰队编为左、右翼、中翼、后翼四队。以总兵二人分任左、右翼长,兼管中军,并各分管一铁甲战舰。以副将五人分任五快船管带。参将四人,除提标中军参将一人负责全军粮饷,提标管轮参将一人负责全军轮机事务外,另外参将二人分任快轮、快船管带。后军中诸小舰均以游击、都司为管带,由守备带领鱼雷艇。总兵以下各官均驻舰上,不另设官署,各舰人员按等级派官委任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七品下,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典经局,掌经籍。流外三品勋位。
见“五官司晨”。
官署名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国民党政府将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水利委员会改为行政院直辖机关,但不作为行政院组成的部会之一。掌理全国水利行政事务。原隶经济委员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、导淮委员会,华北水利
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管永宁寺的营建事务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 “(李志)以军功累转后军将军、中散大夫、辅国将军、永宁寺典作副将。”
官名。党项置。本唐、五代、宋时领州内蕃部事宜的党项首领,李继迁曾任此职,较低者似为管内押蕃落使,或押蕃落使。李德明在位时亦设,为定难军府属官,主管党项部落事宜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时所置四中郎将之一,帅师征伐。魏晋南北朝沿之,或镇守某地。魏、西晋多兼凉州刺史,东晋、南朝多兼豫州刺史,镇历阳,或持节都督司、豫、冀、并等州军事,银印青绶。南朝宋、齐多以宗室诸王任之。梁
官名。三国魏置,文帝黄初(220—226)初以李基为之。职掌不详。四品。官名,三国魏文帝置,掌征伐或护卫。
即“都兵郎”。
官名。清末法部宥恤司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定额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总理本司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