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海军部

海军部

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,系管理海军军政之总机构。宣统二年(1910),改*筹办海军事务处设。初以海军之发展,光绪九年(1883)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设海防股。十一年设*总理海军事务衙门,二十一年撤。二十九年,设练兵处军学司水师科。三十三年,设陆军部海军处。宣统元年,设筹办海军事务处。至是,始独立成部。掌全国海军行政事宜,统辖海军军人、军属及各省水师,暂时兼办海军司令部事宜,辖船厂、船坞军港、枪炮制造厂。内设军制、军政、军学、军枢、军储、军法、军医七司及主计处。置海军大臣、副大臣各一人,总理部务。下设参谋官、参事官、秘书官、司长、计长、科长、科员、录事等,分司各职。清亡,民国仍沿其名。


清朝末年设海军部,掌管海军事务。设海军大臣(正都统)一人、副大臣(副都统)一人、一等参谋二人、二等四人、秘书六人。下设军制、军政、军学、军枢、军储、军法、军医七司,每司司长一人。另外还有录事、科长等官。民国初也设海军部,直属大总统。民国政府成立,初设海军署,属军政部,不久改为部,直属行政院;设部长一人,政务、常务次长各一人,其属有总务、军术、舰政、军校、军械、军需、军务、海政八司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海军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族

    ①周朝王室及诸侯卿大夫的子弟。《毛公鼎铭》: “命汝摄司公族雩(与)参有司,小子、师氏、虎臣。”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(晋)成公即位,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,以为公族。”②官名。“公族大夫”省称。周朝置。

  • 东冶令

    官名。西晋置诸冶令,并属卫尉。东晋、南朝宋、齐唯置东、南冶令,梁、陈改置东、西冶令,皆隶少府。有丞。东冶尤重,掌鼓铸锻冶,领工徒。梁一班。隋省并“掌冶令”。官名。见“诸冶令”。

  • 部丞

    官名。掌管帑藏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(桑弘羊)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。”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置少府海丞、果丞各一人,大司农部丞十三人。”

  • 裘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西周置。掌制作皮裘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有“裘氏”,其职掌不详。

  • 左候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武候为左候卫而置,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一员,正三品,总其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初沿置,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左金吾卫大将军。

  • 西京左藏库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于西京 (今河南洛阳),职掌与左藏库略同。

  •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始置,为侍卫亲军步军统兵长官。宋朝沿置,一员,掌禁军步军诸指挥名籍,凡统制、训练、番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,皆总其政令,为三衙长官之一,地位颇重,俗称步帅。徽宗政和四年 (1114) 定其品序

  • 国民代表会议筹备处

    内务部直辖机构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十四年(公元1925年)五月一日公布《国民代表会议筹备处条例》,其职掌为办理关于国民代表会议议员选举程序的监督与审查,以及会议的筹备事项。筹备处置评议、秘书两厅。评议厅设

  • 大司戚

    见“大司族”。

  • 左副留守

    官名。明初以凤阳为中都,置中都留守司,设左副留守一人,佐正留守统凤阳、长淮等八卫,防护皇陵。后改副留守只设一人,不分左、右,定正三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