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班次

班次

官场用语。官员朝见皇帝的次序,亦称班序。唐朝以官同者先爵,爵同者先齿。致仕官居上; 职事与散官、勋官合班; 则文散居职事下,武散次之,勋官又次之; 官同者,异姓为后; 亲王、嗣王任文武官者,从其班,官卑者从王品。凡告谢、引对官员,皆于引见前一日由閤门司编排班次,次日依次朝见皇帝。


宋代选人获准改官后引见次第的编组,即甲次。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司乐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大司乐司次官,亦称司乐下大夫。佐大司乐中大夫掌音律,教授乐舞,管理各种伎乐的演奏。正四命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改称“小乐部下大

  • 刻漏房

    官署名。明朝置,为内府掌管时刻的机构。设掌房一员,佥书无定员。每一时,即令直殿监官入宫换牌,每夜报刻水。宫廷祗应机构。明置,专管每日时刻,不隶灵台。设官数十员。

  • 式道左候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属执金吾,秩六百石,有丞。皇帝车驾出,掌清道; 还,持麾至宫门,宫门乃开。东汉省。官名,车驾出时掌清道,还时持麾至宫门,宫门乃开。参看“式道候”条。

  • 行走

    清朝官制用语,即入值办事之意。清制,凡不改原来官职而调充其他职务,即称在某处某官上行走。如御前大臣上行走、军机大臣上行走、南书房行走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之类。又派往某处学习亦称行走。凡本来有官职,又

  • 试守

    试任。为汉朝官吏任用制度之一,一般以一年为期,称职者可实授其职。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,以尽其能。”官吏在未正式任命前,令其试任比其职位高的官职,看其是否胜任,称试守。《后汉书

  • 决科

    明代对生员的科考,又称决考。因此科决定生员之应否参加乡试,故有此称。

  • 右卫率

    官名。即“太子右卫率”。

  • 札委

    清制,凡以“札”委任官员称札委。

  • 少仪

    唐朝礼部员外郎之别称。

  • 右大相

    即“大东丹国中台省右大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