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。武官名。北魏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五品上。
司勋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见“都知蕃落使”。
典签的别称。掌处理文书。南朝时,皇帝在各王国设此官,以皇帝的近侍充任,名为典领文书,实则监视诸王行动,其权甚大,故称签帅。《梁书·江革传》:“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,革以正直自居,不与签帅等同坐。”对
官署名。辽置,属南面官。设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;太子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。辽东宫官多见于《辽朝杂礼》。
元朝吏职。掌监视省事,设二员,有中书令则置。
清代职役名。掌一图征催之役。见“都图”。
明制,派御史巡按地方,其职任有七,称为巡按七察。其内容为:“雪冤狱,清军役、正官风、劾官奸、清属吏、正法犯、肃盗匪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儒学类科目。开元二年(公元714年)诏举,崔侃等二人及第。
国民参政会休会期间的驻会组织。见“国民参政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