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又作大官丞。秦汉少府属官,太官令副贰,东汉有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各一员,三国魏沿置。南朝宋置一员,隶侍中; 南齐一员,隶尚书省; 梁、陈改隶门下省。北魏隶光禄卿。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次官。隋
官名。北魏、北齐置,为中黄门令副贰。由宦官充任。
即五等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详“五等爵”条。
官署名。清末京师公安侦查机关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于巡警部设探访队。三十三年,于民政部设稽查缉捕局,宣统元年(1909),将缉捕探访归併为缉探总局。专司侦探、缉捕事宜并检阅各种报告、新闻。置总办一
“行台尚书左仆射”的省称。
见“军巡院”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行枢密院官员,在右林牙下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武类科目。开元十二年(公元724年)诏举,裴敦复等二人及第。
冠饰名。貂即貂尾,珰指金珰。汉朝皇帝近侍如侍中、中常侍服用,中常侍为银珰左貂。东汉专任宦官为中常侍,右貂金珰,貂珰渐为宦官代称。南朝宋以来,王公贵臣加侍中、散骑常侍,乃得佩带。
国民参政会休会期间的驻会组织。见“国民参政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