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古代国君传达命令和征调兵将的凭证,用金、玉、铜、竹、木制成。上刻文字,分左右两半,右半在朝廷,左半在外官或兵将之手。国君有事,使节持半符至,外官或兵将合符以验真假。如兵符、虎符等。战国时两国关系的信符亦称符。秦汉亦然。汉朝自文帝始颁与郡守铜虎符、竹使符,作为发兵的凭信。②公文程式。始于晋。时尚书所下公文称符,三公府、大将军府、州府所下亦然。唐朝凡尚书省下于州、州下于县、县下于乡的公文,皆曰符。宋诸州对下属县行文用“”,末云“符到奉行。”《庆元条法事类》载有“”的格式。尚书省各部有“部符”。明朝为皇帝下达的一种文书。由殿阁大学士起草进画,以下之诸司。


战国以来君主行使权力的一种信物。符以金、玉、铜、竹、木等制成,上刻文字,剖为左右两半。如朝廷与外官两方欲执符为信,则以其半存朝廷,其半付外官。朝廷有事,遣使持半符至,外官出另外半符勘合之,以验其真伪。至汉代,分封功臣,任命郡国守相,以及发兵等军国大事,仍以符作为凭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省善后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政府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设于各省,以抚绥流亡、营造宫衙为其目的。

  • 热河都统

    官名。清初设热河副都统,乾隆四十四年(公元1779年)始改设都统,除掌管热河围场事务之外,兼管热河地区(今属内蒙古自治区,一部份属河北省)蒙古人民事务,驻扎热河。其衙门有随同办事理藩院司员一人,刑部司

  • 司鼓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鼓人中士六人,掌鼓,用于祭祀、军旅、田役等。北周春官府乐部中大夫所属有司鼓中士,正二命;司鼓下士,正一命。职掌同《周礼》中的司鼓。

  • 京通各仓监督

    清制。京仓十四,城内八个,城外六个,内贮八旗三营兵食马豆。通州二仓,内贮王公百官俸米。其主官称监督,掌管仓务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京通各仓监督》。

  • 左班都知

    宦官职名。宋内侍省与辽三班院均置,为左班宦官的领班。

  • 公主永巷长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秩六百石,为长公主属官,主管公主府中官婢侍使。

  • 尚书右主客郎

    参见“右主客郎”。

  • 太医司马

    宫廷医官名。晋朝置。《晋书·武帝纪》:咸宁四年(278)“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”。铜印墨绶,地位与太医令相当。参见《宋书·礼志五》。

  • 闾府

    官署名。春秋战国置。管理闾里文件档案之所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宰告闾史,闾史书为二,其一藏诸闾府,其一献诸州史。”

  • 安垒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班阶稍降,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一班。陈沿置,改为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