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粗官

粗官

即麤官。


1、指不经台省而出为节镇的。唐朝重内轻外,因此,凡不经台省而出为节镇的,人称“粗官”。符彦卿《知汴州诗》:“为报长安冠盖道,粗官到底是男儿。”(见宋刘斧《青琐高议·名公诗话》)。

2、指武官。古代重文轻武,称武官为粗官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四》:“薛能以文章自负,累出戎镇,尝郁郁叹息,其诗曰:‘粗官乞与真抛却,赖有诗名合得偿。’盖以节度为粗官也。”

3、武臣与军官的自谦之称。赵升《朝野类要二》:“粗官,武臣及军官之自谦。”

4、指县尉。宋周煇《清波杂志十》:“唐之名臣由尉超迁,驯至公卿,不可以数计,今铨法以处试吏者……类以粗官目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安都护

    官名,掌总统西方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省扶风都尉,置安汉都护。”注:“扶风都尉,比二千石,武帝元鼎四年置,中兴不改,至此以羌扰三辅,故省之。置都护,令总统西方。”

  • 交涉署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时期交涉员的公署。见“交涉员”。

  • 更调

    任官制度。明洪武 (1368—1398) 间定,凡南人任官北方,北官南方。后渐定除学官外,任官不得在本省,无南北之限。

  • 能书

    流外官名。唐于门下省与中书省在主事之下各置能书一人,主书写之事。

  • 永宁寺典作副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管永宁寺的营建事务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 “(李志)以军功累转后军将军、中散大夫、辅国将军、永宁寺典作副将。”

  • 巫官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鲁国置。掌巫筮禳祷。《说苑·辨物》: “哀公射而中稷,其口疾不肉食,祠稷而善卜之巫官。”

  • 大予

    官名。即大予乐令,大予亦作太予。东汉明帝纳曹充议,依《尚书·璇玑钤》文改大(太)乐令置。员一人,秩六百石。职掌伎乐,凡国祭祀,掌请奏乐,及大飨用乐,掌陈序。有丞一人。乐官名,即大予乐令的省称。大予,也

  • 尚书仪曹郎

    参见“仪曹郎”。

  • 详复习学官

    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)置,属刑部,掌助理详复之事。在任满二年,通计历任成四考,有举主二人,许转合入京朝官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罢。

  • 江苏司郎中

    即“江苏清吏司郎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