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经筵讲官

经筵讲官

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。宋朝以翰林侍读、侍讲学士等为经筵官,每年春秋陪侍皇帝讲读经史。明朝以经筵为内廷经常典礼之一,选派大臣和经筵事,以翰林院侍读、侍讲学士等兼充经筵讲官。清沿明制,设经筵讲官满、汉各八人,满员由大学士以下、副都御史以上官兼任;汉员由翰林出身之大学士、尚书、侍郎及内阁学士、詹事、少詹事、翰林院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国子监祭酒兼任。每逢经筵典礼翰林院开列讲官名,皇帝钦派四人值讲。讲毕,恭聆皇帝御论。事后缮录御论及讲章进呈。


为帝王讲解经史的官员。宋代始设此官,如侍读、侍讲、崇政殿说书等。有的单名侍读侍讲,有的加“学士”,有的只供职侍读侍讲,不兼他职,有的是他职官兼侍读侍讲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元代以翰林院学士为侍讲,称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三·翰林兼国史院、蒙古翰林院》。明代以翰林院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为经筵讲官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清代的经筵讲官由翰林院请旨简派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·经筵讲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民政部参议厅统计局

    清末民政部参议厅所属机构,掌理全国民政之统计,综缉统计年鉴等事,设总核一人,提调二人,下设调查、编制两科,有科员十人。

  • 小冢宰

    小冢宰上大夫的省称。官名。北周置,为上大夫。《资治通鉴》陈宣帝太建十二年:“昉又求小冢宰。”注:“后周置小冢宰,上大夫也,六命。”

  • 太子左崇掖卫

    即太子左监门率府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为左监门率府。

  • 传置

    汉朝政府在交通线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驿站。备有车马,供乘传者换用。即驿站,汉朝在官道上设的驿站,备有车马,供乘传者换用。

  • 督运御史

    官名。东晋置,掌督漕运。隶御史台。《晋书·孝武帝纪》: 太元六年(38))“初置督运御史官。”官名。晋置,《晋书·孝武帝本纪》记“太元六年(公元381年)置督运御史官。”其职相当于明清的巡漕御史。

  • 保顺

    宋朝功臣号。参见“功臣号”。

  • 集贤殿书院

    官署名。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)改丽正修书院置,凡天下图书之遗逸,贤才之隐滞,则旨以求之。置学士、直学士、知院事、副知院事、判院、押院中使及侍讲学士、侍读学士、修撰官、校理官、待制官、留院官、检讨官

  • 功臣

    ①有功劳的大臣。或封土加号,或晋爵升迁,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。参见“功臣号”。②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。见“军中典官”。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功臣即作战负伤之人。此处应

  • 掌计

    官名。唐朝始置为宫廷女官,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功局。员二人,正八品。为司计典计之佐,协掌度支衣服、饮食、柴炭及其他杂物之事。宋、金悉如唐制。明永乐 (1403—1424) 后归其职于宦官。女官名。唐、金

  • 诸科

    北宋贡举九经、五经、开元礼、三史、三传、三礼、学究、明法部科统称。其地位次于进士科。经礼部试、殿试合格,即获本科及第、出身或同出身。神宗时罢,命诸科举人改应进士科。哲宗时复设春秋科通礼科等,又立经明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