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1、官署,官员的办公处。如东汉的黄门署、画室署、玉堂署、丙署、中宫署等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少府、百官四·太仆》。

2、摄官,即代理、暂任某官;或征辟授官。如署、署理、兼署等。《后汉书·范滂传》:“太守宗资先闻其名,请署功曹,委任政事。”


(1)官署名。汉代于宫廷置画室等署,掌宫内事务。北齐以后,诸寺、诸监所属都有署。北洋政府时为中央行政机关之一种,如航空署。后与海军署、陆军署俱并入军事部,改为部的下属机关,署下分设各司。国民党政府时期军政部也以署统司,有的部以署为附属单位,署、司并列,但署的地位高于司,如《财政部组织法》是先举出关务、税务、国库等署,然后再及各司。国库署在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成立以前,财政部本有国库司,财政部提议改设为署,上行政院的呈文中说“查自《公库法》公布施行日期已渐迫近,为执行该法所规定之事务,异常繁杂,实有将本部原有国库司扩充改组为国库署之必要。”有的署为行政院直属机关,如卫生署,其地位仅略低干部。(2)官员任用类别之一。署与摄相近,是暂时署理的一种委任。如汉末孙坚少时被郡府召署假尉,三国蜀先主刘备定蜀后以军师将军诸葛亮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,南朝宋张邵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,均属此种署理委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殿中省

    官署名。管理皇帝衣食住行等生活事务的宫廷机构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由殿内省改名,设监、少监、丞等官,领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乘、尚辇六局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中御府,咸亨元年(670)复

  • 议郎

    官名。①西汉置,隶光禄勋。为高级郎官,不入直宿卫,职掌顾问应对,参与议政,指陈得失,为皇帝近臣,秩比六百石。东汉更为显要,常选任耆儒名士、高级官吏,除议政外,亦或给事宫中近署。魏、晋及北魏仍置,作为后

  • 庄宅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属西班诸司使,通常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武节郎。

  • 司鸡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鸡人下士一人,掌供祭祀用的鸡牲,大祭祀之日,为报时之官。北周因之置司鸡中士,正二命;司鸡下士,正一命。属春官府典祀中大夫。

  • 方略馆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军机处所属之机构。掌修方略。初为特开之馆,乾隆十四年 (1749) ,以金川奏凯,获准开馆,以后遂为常开之馆。馆在隆宗门外咸安宫之左。设总裁无定员,以军机大臣兼充。下有提调,满、汉各二人;

  • 庠生

    庠为古代学校之名,明清时别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庠生。

  • 前侍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前侍中士佐官。正一命。

  • 固山昂邦

    满语官名。又作“固山按班”、“固山谙班”。意为“旗之大臣”。原称“固山额真”,清雍正元年(1723)改是称。汉名为“都统”。秩从一品。参见“固山额真”、“都统”。武官名。清置,即“固山额真”,见该条。

  • 五兵尚书

    官名。属尚书省。三国魏始置,掌军事枢务,主管全国军事行政,领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五郎曹。西晋初不置,武帝太康 (280—289)间复置,分中兵、外兵为左右,共领七郎曹,仍称五兵。东晋、南朝沿置

  •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三品,隶中政院,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六年(1289),掌隶属于皇后宫的人户一万五千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、副总管各一员。下辖在京二提举司及涿州、保定、真定、冀宁、河南、大名、东平、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