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翊卫

翊卫

① 军府名。十二卫、太子左右卫率府、所领三卫之一,皆为内府,极受亲信,可宿卫内府,左、右卫所领尤重。隋朝设翊卫开府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为武侍。唐朝有左右卫翊卫一府、翊卫二府和各卫率府翊卫府。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置为三卫之一,掌殿庭宿卫之事,设郎、中郎各二十员,次年即罢。② 近卫卫士名。十二卫、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卫府属官。隋朝左右卫翊卫正八品上,太子翊卫,从八品上;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翊卫为武侍,太子翊卫为良曹。唐朝左右卫翊卫,正八品上;改良曹为率府翊卫,从八品上。甚受亲信,可宿卫内庑,号称内仗,为士大夫进身之途,皆用势官子弟。唐初,四品孙、五品及上柱国子,补翊卫;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、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孙,补率府翊卫。


侍卫官名,隋唐宋皆置,掌侍卫。也是禁卫军的编制名。翊卫在隋为十二卫之一;在唐为十六卫之一,又与亲卫、勋卫合称三卫;宋也为三卫之一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十二卫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十六卫》、《宋史·职官六·三卫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同佥宣徽院事

    官名。金设于同知宣徽院事下,正五品。元设于佥宣徽院事下,置二员,正四品。官名。元置,为宣徽院的佐官,员额二人,正四品,位在宣徽院事之下。

  • 景灵宫判官

    宋朝宫观官名。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置,以知制诰充任,分掌修建景灵宫之事。后用为祠禄官。

  • 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。秩正三品。成宗大德七年 (1303) ,由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立,掌蒙古军士。置营武清、新城,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。设官同左翊蒙古侍卫。下辖千户所十二翼。

  • 式道中候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属执金吾。秩六百石,有丞。皇帝车驾出,掌清道;还,持麾至宫门,宫门乃开。东汉省。官名,车驾出时掌清道,还时持麾至宫门,宫门乃开。详“式道候”条。

  • 予虞

    官名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更名水衡都尉曰予虞。东汉废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改水衡都尉曰予虞。详《水衡都尉》条,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  • 太原尹

    官名。唐置,为三都府尹之一,见“三都府尹”。

  • 民事二庭

    官署名。见“民科”②。

  • 四监

    周朝县下设四郡,每郡置一监,掌山林川泽,合称四监。参见“监”。

  • 翰林都林牙

    官名。辽朝南面官,总领翰林院之事。多兼掌修国史等事,常以契丹人为之。官名。辽代设此官,为翰林院长官,掌天子文翰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三·翰林院》。

  • 马步院

    官署名。五代置于诸州,掌刑狱之事,设马步都虞侯,以牙校充任。宋太祖开宝六年(973)改司寇院。参见“马步司”。五代时州的审判机构之一。《唐六典》卷一记唐代各州司法参军的职务是“掌律令格式,鞫狱定刑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