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虎贲

虎贲

官名。西周始置,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虎贲氏,为宫中卫戍部队将领,掌王之出入仪卫之事。春秋战国沿置。汉朝属中央禁卫军。原名期门,武帝置,平帝元始元年(后1)更名虎贲郎,由虎贲中郎将率领,职掌宿卫,禁卫皇宫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皆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(495),选天下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、虎贲,以充侍卫。次年,以代迁之士皆为羽林、虎贲。武人挽上格者为羽林,次格者为虎贲。除担任侍卫外,也常奉命出征,或赐与大臣充作仪仗,作为对大臣的特殊优遇。至唐始废。唐人为避讳,亦称武贲。


官名,周朝有虎贲氏,掌王出入仪卫。贲同奔,如虎之奔,言其猛速。《尚书·牧誓序》:“武王戎车三百辆,虎贲三百人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天子有虎贲,习武训也。”汉武帝时有虎贲校尉,为八校尉之一。汉平帝时有虎贲郎和虎贲中郎将,掌宿卫。东汉时虎贲郎又分中郎、侍郎、郎中、节从等,属虎贲中郎将,掌值班宿卫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·虎贲中郎将》,参看“虎贲中郎将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园部

    宦者官署。北齐置,属长秋寺园池属。设丞。

  • 马长

    官名,西汉时王国置,属太仓,掌马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菑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,臣意教以案法逆顺。论药法,定五味及和齐汤法。”

  • 县正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县正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奏蒙古事侍卫

    官名。清朝外奏事处之职官。设于顺治(1644—1661)初,奏事处成立后,改隶奏事处。共六人,以乾清门或大门侍卫兼充,均为熟谙蒙古语人员。掌奏外藩王公呈奏事件。

  • 协揆

    清朝协办大学士之别称。

  • 官等

    官员的等级。(1)太平天国官等共分十六等:一等为东王与西王;二等为南王与北王;三等为翼王;四等为燕、豫二王及国宗;五等为侯;六等为丞相;七等为检点;八等为指挥;九等为将军;十等为总制;十一等为监军;十

  • 中外都督

    即“都督中外诸军事”的省称。

  • 督捕后司

    官署名。清初刑部所属机构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设,掌督捕八旗及驻防逃人事。雍正十二年(1734),与督捕前司并为督捕清吏司。详“督捕清吏司”。

  • 先离闼览官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。圣宗统和四年(986)置先离闼览官六员,领于骨里、女直、迪烈于等诸部人之隶宫籍者。

  • 欠州武器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五品,掌欠州(又作谦谦州,今苏联西伯利亚图瓦自治州西南)兵器制造,隶武备寺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