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补试

补试

宋朝太学招生考试,称为补试。仁宗庆历四年 (1044),定每年一试,考论一首。神宗以后,改一年四试,考经义。南宋高宗时,改一年两试。后以应试者众,改年春季一试。孝宗初,礼部试后,各地举人可赴补试,取合格者入太学外舍,又称混补。后增设待补法,限制投考名额。武学、医学、宗学亦以补试招生,试法与太学略同。州、县学亦行补试,每年春、秋两次,考试经义,合格者即注学籍。


宋代官学招生考试,称为补试。太学的补试,庆历四年(公元1044年)规定每年举行一次,考论一首。神宗时始改为一年举行四次,考经义。高宗时改为一年举行两次,后以考生增多,改为每年春季举行一次。州县学的补试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,白身人考试经义合格,即注入学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豆仓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豆仓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长秋寺卿

    官名。北齐与元设置,为长秋寺的主官,见“长秋寺”。

  • 葡亚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《葡亚角铭》:“王锡葡亚奚贝”。

  • 都总管

    官名。宋初有都部署为一方军事统帅,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都总管。常以诸路帅臣、知州兼任。神宗行将兵法后,地位渐轻。南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)置为要郡帅府长官,以文臣充任,并带安抚使衔。绍兴二年(11

  • 北河总河

    见“直隶河道总督”。

  • 驾部尚书

    官名。西晋初置,掌尚书驾部曹,为六曹尚书之一,三品。武帝太康(280—289)以后省。北魏前期复置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 “驾部尚书知牛马驴骡。”孝文帝改制后罢。参见“驾部”。官名。北魏兴安二年正月置

  • 校内外官考使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(627~649)初,以京官望高者二人,分校京官、外官考核,给事中、中书舍人各一人主持,号校内外官考校,亦称校考使、监中外官考使。

  • 除板

    官制用语。即“除拜”与“府板”的合称。

  • 高品

    即“内侍高品”。

  • 铸钱使

    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(737) 以监察御史罗文信充诸道铸钱使,天宝三载(744)杨慎矜除御史中丞充铸钱使,掌钱币铸造; 代宗大历五年(770) 停。官名。唐置,掌铸造钱币。此官由掌握一定财政实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