议政大臣
见“议政王大臣会议”。
见“议政王大臣会议”。
官名,古代边郡统领二百家的军官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臣又闻,古之制,边县以备敌也,使五家为伍,伍有长;十长一里,里有假士;四里一连,连有假五百。”
官名,三国魏置,为纸署长官,九品,掌纸署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八》。
流外官名。唐代太医署所属有采药师,置于课药之州。凡药,辨其所出,择其良者以进。
官名。柔然兵豆伐可汗(社仑)置,统领百人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“始立军法,千人为军,队置将一人,百人为幢,幢置帅一人。”
官名。明朝于各王府长史司典膳所置,一人,初为正六品,后改正八品,掌王府祭祀、宾客及王、王妃膳食之事。
宦官职名。为司礼监外差,员额一人。太岳太和山即武当山,镇守太监辖均州等处,经管本山香火、道士,办进榔梅、鹰嘴笋、骞山茶等件。
即“丹书铁契”。明制,铁券可世代相传,故称。参见“丹书铁契”。
官署名。辽北面官。掌太和宫所属马匹饲养。置侍中等职掌司事。
集贤校理简称。
官名。宋朝置。南宋理宗时,应试举人私相抄袭,成抄古作,成袭老儒旧文,极多雷同,故于礼部试、国子监解试置。凡雷同试卷,即行黜落。后以贡院参详等官兼任。科举考试的试务官。宋理宗后在礼部试和国子监解试时各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