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诉愿委员会

诉愿委员会

官署名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北洋政府公布《诉愿条例》,后来改称《诉愿法》;国民党政府成立初期仍沿用,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三月公布了新的《诉愿法》,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复加修订。《诉愿法》第一条规定:“人民因中央或地方官署的违法或不当处分致损害其权利或利益者,得提起诉愿。”诉愿并无特设的管辖机关,归各级行政官署管辖。民国三十七年(公元1948年)五月十三日国民党政府重新修正公布《行政院组织法》,始于行政院设置诉愿委员会,为全国最高诉愿管辖机关。次年三月,行政院缩小编制,本会裁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捕蝗使

   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。开元三年(公元715年)山东有蝗灾,姚崇遣御史督州县捕而埋之;次年山东复发生大蝗灾,姚崇又命捕之,因敕使者察捕蝗者勤惰上报朝廷。

  • 九虎

   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,拜郭钦、陈翚、成重等九人为将,令其帅北军精兵东征,号称九虎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说:“ 莽拜将军九人,皆以虎为号,号曰九虎。”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摧九虎之军。”

  • 辟司徒

    官名。同“壁司徙”。春秋时齐国置。军吏。详“壁司徒”。武官名。春秋时齐国设置,见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。集解:“辟司徒,主垒壁者。”

  • 总制

    ①见“总督”。②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与地方之职官,起义之初即设。军中所设,共九十五员。为一军指挥官,监军以下悉归节制。以炎、水、木、金、土五字系衔,每字以下又有一至十九之数,自炎一总制至土十九总制依次类

  • 褫职

   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。清乾隆时湖北按察使周季尝袒庇属员,褫职,免治罪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 褫职与免官均为县知事惩戒的第一等。同年又规定文官惩戒的第一种亦是褫职,自受处分之日起,非经

  • 辽东煎盐提举司副提举

    官名。明朝辽东煎盐提举司之副长官。佐提举掌司事。正九品。

  • 司稼寺少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稼寺卿”。

  • 内坊帅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。五品。

  • 龙图阁待制

    官名。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)置,以他官兼任。无吏守,无职掌,惟出入侍从备顾问。四年,定其位在知制诰下。多以特恩加赐内外官,带此职可享受超迁官阶的优待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从四品

  • 诰敕房

    明清内阁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明宣德(1426—1435)间置。始选能书者于内阁之西小房办事,称西制敕房。诸学士掌诰敕者居阁东,具稿付中书缮进,称东诰敕房。正统后,学士不能视诰敕,内阁悉委于中书等官,于是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