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译经润文使

译经润文使

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(982)译经院建成,中设润文堂,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,润色所译经文。真宗天禧五年 (1021),以宰相为译经润文使。仁宗天圣三年 (1025),又以宰相充任。后皆由宰相兼领,但在麻制中不入衔。庆历三年 (1043),始令于麻制中入衔。神宗元丰五年 (1082) 罢。


官名。宋太平兴国中,置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,聘请梵学僧人翻译新经,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,对所译经文进行润色。天禧中开始以宰相丁谓为译制润文使,天圣三年(公元1025年)又以宰相王钦若为之。此后例以宰相领此使,惟任命宰相的制书中不列此种兼衔,庆历四年(公元1044年)后始列此衔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马司大使、副使

    官名。明清置,见“茶马司”。

  • 工程署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机速房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(1130)改御营使司置,隶枢密院,掌边防、急速军运、调发军马移屯及遣发间探人等事务。绍兴二十九年 (1159) 罢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中书省。韩侂胄对外用兵,因枢密院漏泄和稽滞

  • 行俸

    参见“住俸”。

  • 崇祥院

    见“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”。

  • 考功监

    官署名。洪武八年 (1375) 置,设令、丞。九年定制,令一人,正六品,丞二人,从六品。后改令正七品,丞正八品。参掌给授诰敕之事。十八年罢。

  • 皂衣之吏

    穿黑色衣服的官吏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敞备皂衣二十余年,尝闻罪人赎矣,未闻盗贼起也。”注:“如淳曰:虽有五时服,至朝皆著皂衣。”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擢之皂衣之吏,厕之诤臣之末。”

  • 班剑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朝銮仪卫后所下设机构。顺治十一年(1654)置,掌管帝、后仪仗之旗、瓜、吾仗等。设掌印云麾使、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,共掌司事。

  • 出入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丞。属太仆寺。

  • 宿治

    官吏隔宿办理公务。喻官风拖沓。《商君书·去强》: “以日治者王,以夜治者强,以宿治者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