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署名。辽朝置,亦称上京城皇使司。南面京官。掌上京宫城出入禁令。
西夏官位。在中书、枢密位之下。有统军、巍行两种。
官名。隋初置,员额二人,属内侍省。唐沿置,掌纠察宫内不法,每年傩祭(腊月驱逐鬼疫的仪式)时监视出入。员额六人,秩正七品下。
武官名。设于御营使司,秉承御营使、副使的意旨统领军队。参见“御营使司”。
女官名。宫中侍书官。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·云芳子魂事李茵》:“(唐)僖宗幸蜀年,有进土李茵,襄州人,奔窜南山民家,见一宫娥,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,有才思,与李同行诣蜀……行及绵州,逢内官田大夫识之,乃曰
参见“外兵郎”。
宋朝三司副使简称。
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与的节杖,以示其威权。魏晋以后,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,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,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。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,亦持节,以示权位与尊
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因公事向御史台禀报,称禀台。
参见“十明将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