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转
官制用语。又称越转。宋朝官员转官的一项规定。凡有军功武臣或进士及第、出身等文臣,经磨勘,朝廷特准一次超越数阶官阶升转,称超转。
(1)汉至南北朝有超迁之制,亦称超转。参见“超迁”。(2)宋制,超转是官员转官的一项规定,亦称越转。凡有军功的武官或进士及第、进士出身的文官,经磨勘,朝廷特许其在转官时一次超进数级官阶, 称为超转。如宰相、执政一次可超进二至三阶,诸司使副有军功者许其特超七资。
官制用语。又称越转。宋朝官员转官的一项规定。凡有军功武臣或进士及第、出身等文臣,经磨勘,朝廷特准一次超越数阶官阶升转,称超转。
(1)汉至南北朝有超迁之制,亦称超转。参见“超迁”。(2)宋制,超转是官员转官的一项规定,亦称越转。凡有军功的武官或进士及第、进士出身的文官,经磨勘,朝廷特许其在转官时一次超进数级官阶, 称为超转。如宰相、执政一次可超进二至三阶,诸司使副有军功者许其特超七资。
辽朝官署名。即“南枢密院”。
唐五坊之一,以鹞坊奉御为主官。见“五坊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,属太史令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六品中、从七品下。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。掌观测天文,推算历法。官名。北魏等置,六品中,掌天文日历等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官名。辽北面官。掌五院部边防军。
太平天国省试典试官。见“省试(2)”。
宋代实行三舍法时累积分数以考核成绩的一种方法。在三舍法中实行等第记分法,有所谓八分为优、六分为平、五分为否的规定。分数相差二三厘者,允许作整分计算,但不得过一名,且须报请批准。所谓八分与六分,指由累积
官名。三国魏置。设在诸王身边的监察官员,防其为非而辅之以正,受诏奏闻诸王的举动善恶。官名,三国魏置,设在诸王国掌监察,防其为非,辅其为正。《资治通鉴·魏文帝黄初三年》:“是时,诸侯王皆寄地空名而无其实
天子左右直言谏诤的大臣。《孝经·谏诤》:“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,不失其天下。”
北魏“中都坐大官”、“内都坐大官”、“外都坐大官”的合称。详见各条。
官名。西周置。内史类史官。掌册命礼仪。《伊簋铭》:“王乎(呼)命尹封册命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