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辅国大将军

辅国大将军

官名。新莽末刘永割据政权置,任其弟刘防为之。三国蜀后主景耀四年(261) 复置,迁尚书令董厥为之,与诸葛瞻共同辅政。三国魏末亦置,二品。西晋初,不置司马,不给官骑,王濬任职后,“诏依征、镇给五百、大车,增兵五百人为辅国营,给余骑百人,官骑百人,置司马。”(《晋书·王濬传》)二品,禄与特进同,如开府则位从公,进为一品。十六国西秦、后凉亦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二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二品。唐初为正二品武散官,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改为从二品武散官。北宋前期为正二品武散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

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刘永传》:“永闻更始政乱,遂据国起兵,以弟防为辅国大将军。”三国蜀置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·瞻》:“景耀四年,为行都护卫将军,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共平尚书事。”三国魏末也置。其后,晋、北魏等置。唐、宋为二品武散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府寺

    官署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中改少府为太府,设卿、少卿、丞,其官署或称太府寺。北齐正式定名,列为九寺之一。职兼南朝之太府、少府二卿,掌管金帛库藏出纳,以供国用,兼管冶铸、染织及宫廷手工业。

  • 光台钱

    唐五代凡带宪衔兼官者给御史台的损纳之资。凡诸道节度、观察、防御、经略等使,刺史、县令,诸道幕府参佐及诸司带宪衔者皆需纳钱于御史台,礼钱纳毕,方付告身;兼御史大夫纳三十千、兼中丞纳二十千、兼侍御史纳八千

  • 左右振肃

    武官名。金置,属殿前都点检司。本为妃嫔护卫之长,大定二年(公元1162年)改称左右振肃, 秩正七品,掌妃嫔出入总领护卫导从。

  • 理藩部右侍郎

    参见“理藩部左侍郎”。

  • 文书名。下行文。明朝大多作为派遣官、役执行某种公务时的凭证,如兵票、火票、差票等。清朝沿之。中期以后,一些官署的官员常以此代替牌向下行文,成为向属下发布命令、指示的文书。

  • 鸿胪寺右寺丞

    见“鸿胪寺左寺丞”。

  • 集校

    集贤校理简称。

  • 左右中侍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为天官府左右宫伯中大夫的属官,正三命。其职掌据《隋书·礼仪志》所载为“掌御寝之禁。皆金甲,左执龙环,右执虎环长刀,并饰以金。”

  • 武备院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长官。顺治十八年(1661)改兵仗局为武备院,由兼管大臣及三旗侍卫管理院事。康熙十六年(1677),以职掌事务侍卫一人掌院印。雍正六年(1728),改职掌事务侍卫为三品卿。乾隆

  • 左右射声率倅长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左右射声率上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