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道尹

道尹

官名。民国三年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,隶属巡按使(后称省长),为一道的行政长官。袁世凯把一省分为数道,其长官称道尹(原先称观察使),管理本道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。不久即废。


官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五月二十三日公布《道官制》,道的行政长官由观察使改称道尹,其职权为:颁行道的单行规程,监督所辖官吏,节制调遣道区内的巡防队、警备队等;受省行政长官的委任,并得监督道区内的财政、司法行政及其他特殊官署的行政;此外并得定期出巡,一般于每年三月和九月出巡两次,辖县较多的可以减为一次。道尹有事故时,得以同城的或邻近的县知事护理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六月四日,内务部依据“宪法”(即贿选宪法)的规定,令各省于七月一日起裁撤道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学博士祭酒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改汉五经博士为太学博士,以博士中聪明有威望者为祭酒,秩六百石,第五品,掌国子学,仍为太常属官。晋与南北朝沿置,至隋唐以国子监领太学,国子监有祭酒,太学博士祭酒遂废。

  • 五营校尉

    魏晋南北朝沿置东汉的北军五校尉, 合称五营校尉。《晋书·职官志》:“屯骑、步兵、越骑、长水、射声等校尉,是为五校、并汉官池。魏晋逮于江左,狱领营兵,并置司马、功曹、主簿。”北魏与北齐亦有五营校尉之设,

  • 监三省、枢密院门

    官名。宋置,原系小使臣及内侍官充任。嘉定六年(公元1213年),诏以曾经担任过知县和通判资序的人充任。小使臣省罢,内侍官改以三省、枢密院门机察官系衔。

  • 奉宸供奉

    官名。唐置,见“控鹤府”。

  • 利用太监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利用监的佐官,见“利用监”。

  • 河南令

    官名。唐制为赤县令之一,参见“赤县令(1)”。

  • 校学女史

    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五品。

  • 化分矿质局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各省劝业道或矿政总局附设机构。宣统二年 (1910) 始设。掌化验本省矿质成分,分辨优劣。置局长一人,由劝业道或矿务总局总办兼充。经理一人,技师一或二人,以谙矿学者充任。另置书记等。

  • 廷尉左右平

    官名合称,即廷尉左平和廷尉右平,秦汉皆置,属廷尉,掌平(评)诏狱,西汉左、右平皆置,东汉省右平而只置左平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廷尉》。

  • 正监督

    参见“监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