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都堂

都堂

①即“都省”,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尚书省总署之称。②宋朝百官集议之所。北宋前期设于尚书都省,凡典礼之事当议者,皆下诏都省传当议之官赴都堂集议,由判尚书都省事主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以旧中书东、西厅为门下省、中书省都堂,尚书省都堂为三省都堂。③明朝都察院都御史、副都御史、佥都御史及总督、提督、巡抚等官别称。①清入关前之理讼官。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清太祖努尔哈赤设理国政听讼大臣五人,扎尔固齐十人。扎尔固齐又称都堂,佐五大臣理国事,专掌讼诉。


1、唐朝尚书省的办公厅称都堂。唐朝尚书省,本来称尚书都省,故其总办公厅称都堂。唐朝尚书省的总办公厅居中,东有吏部、户部、礼部三厅办公处,每行四司,左司统管;西有兵部、刑部、工部三行办公处,每行四司,右司统管。见《通典·职官四·尚书省》。

2、明朝衙署长官称都堂。明朝称各衙长官为都堂,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、副都御史、佥都御史和带有这种官衔的总督、巡抚皆称都堂。见清人梁章钜《称谓录·都堂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陕西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陕西清吏司”。

  • 殿中都

    殿中都令史简称。

  • 海防厅

    官署名。清制,沿海地方的防守事务,由管辖该省区的将军、督抚责成各关道、守道、巡道分别管理,各道之下设厅,以管理防务。厅的主官为同知或通判。海防同知共十四人,其中直隶一人,奉天、山东、江苏、福建各二人,

  • 十八班

    ① 官职等级制度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置,以取代原有的九品官制。自丞相、太宰等至车府令,分十八个等级,称十八班。以班多者为贵,同班者则以班序先后分高下。只授予乡品二品的士族。乡品三品以下的寒

  • 典农使者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置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 “以左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,与典农使者朱表、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,核定户籍,劝课农桑。”

  • 酋大

    魏晋南北朝时山胡、羌等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 “先是,上郡氏、羌十余万落保崄不降,酋大虚除权渠自号秦王。”

  • 洋务文案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,袁世凯任总统时设于总统府,即外文秘书。

  • 车师君

    官名。汉朝西域车师前国等置之,员一人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车师前国置,位在都尉下,为低级官员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车师前国》:“辅国侯、安国侯、左右将、都尉、归汉都尉、车师君、通善君、乡善君各一人。”

  • 美国股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之机构。同治三年(1864)设。掌管对美利坚、德意志、秘鲁、意大利、瑞典、挪威、比利时、丹麦、葡萄牙等国交涉事务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并入外务部。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

  • 香药库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(976—983)中置,属东班诸司使。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阶官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