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都堂

都堂

①即“都省”,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尚书省总署之称。②宋朝百官集议之所。北宋前期设于尚书都省,凡典礼之事当议者,皆下诏都省传当议之官赴都堂集议,由判尚书都省事主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以旧中书东、西厅为门下省、中书省都堂,尚书省都堂为三省都堂。③明朝都察院都御史、副都御史、佥都御史及总督、提督、巡抚等官别称。①清入关前之理讼官。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)清太祖努尔哈赤设理国政听讼大臣五人,扎尔固齐十人。扎尔固齐又称都堂,佐五大臣理国事,专掌讼诉。


1、唐朝尚书省的办公厅称都堂。唐朝尚书省,本来称尚书都省,故其总办公厅称都堂。唐朝尚书省的总办公厅居中,东有吏部、户部、礼部三厅办公处,每行四司,左司统管;西有兵部、刑部、工部三行办公处,每行四司,右司统管。见《通典·职官四·尚书省》。

2、明朝衙署长官称都堂。明朝称各衙长官为都堂,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、副都御史、佥都御史和带有这种官衔的总督、巡抚皆称都堂。见清人梁章钜《称谓录·都堂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陇右牧丞

    官名。隋朝陇右牧属官,置一员,视正八品。

  • 校司马

    武官名。掌领一校之兵的司马。“校”是秦汉将军所领兵分部的编制单位,相当于部。或由校尉率领,如秦代有左右校,由左右校尉统之;或由司马率领,如汉代有诸校司马,见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。

  • 东省铁路督办

    官名。清末帝俄在中国东北筑成中东铁路后,东省铁路公司的实权由帝俄控制,清政府只在名义上派有一个督办。民国时期沿置,北洋政府于民国七年(公元1918年)二月一日正式设督办公所于哈尔滨,督办由交通总长呈请

  • 侯舍人

    侯的家臣之一。西汉置,《见汉书·樊哙传》,管理侯的家事,并可向皇帝上书,报告侯的情况。

  • 包衣骁骑副参领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骁骑营中掌治各旗营务之副长官。额定十五人,每旗各五人,从四品。职同“包衣骁骑参领”。

  • 保安郎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医官阶官名,改榷易副使置,从七品。医官阶官名。宋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榷易副使为保安郎,作为医官阶官,秩从七品。

  • 宫苑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属宣徽院。掌宫庭修缮、洒扫、启闭门户和铺设毡席之事。设令、丞领司事,秩从六品、从七品。下设直长、都监、同监等官。章宗泰和元年(1201)设都监、同监,四年罢同监。官署名,金朝置。掌宫廷

  • 银青光禄大夫

    官名。东晋置,即原“光禄大夫”。《通典》卷三四《光禄大夫》:“魏晋以来无员,其左、右光禄大夫、光禄大夫皆银章青绶,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,则谓之金紫光禄大夫。其重者既有金紫之号,故谓本光禄为银青光禄大夫。

  • 郭什哈昂邦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御前大臣”。

  • 大理院正卿

    官名。清末大理院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一人,正二品,特简。掌总理全院事务,监督审判官等各官并所属各级审判厅应行事宜。官名。清末设置,为大理院的长官,见“大理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