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督行府
参见“都督”。
参见“都督”。
吐蕃最高总兵次官。辽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副贰,以亲王充任。
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。从七品。
官名。清末海军部军枢司之长官。宣统二年(1910)设,掌军枢司事。由协都统或正参领充任。
官名。又称“兼尹”。清朝特派管理奉天府之长官。乾隆三十年(1765)设,特简盛京五部侍郎充任。掌理所属二府、四厅、五州、十四县之政事与宗室、觉罗官学。光绪二年(1876),奉天府改由盛京将军兼管,遂裁
清代稽勋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管京察大计,各官俸次功过及造册引见诸事。
官名。即突厥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十部每部首领“设”。
官名。元朝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长官。
司天翰林官阶官名。金置,秩从六品上。
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置,县府属官,专掌搜荐人士。见《梁书·武帝纪》。官名。梁置,掌搜荐。《梁书武帝纪中》:“诏于州郡县置州望、郡宗、乡豪各一人,专掌搜荐。”
官制用语。晋朝、南北朝时期多见。原指长期兼任某职,后发展为一种任官形式。《魏书·郭祚传》:“咸阳王禧等奏(郭)祚兼吏部尚书,寻除长兼吏部尚书,并州大中正。”秩位低于正员,可由此升为正员,亦可由正员降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