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前锋参领”。
官名。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,专司奏案,地位略高于中散。长期任职于某一曹署者,冠以机构名,如龙牧曹奏事中散、秘书奏事中散等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后期改官制时罢。
官名,汉置,为漕曹副长官,佐助漕曹掾掌漕运事。参看“漕曹”条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粮食部设置,员额十至十四人,掌稽核会计等事务。
①官名。又作“侍人”。春秋时亦称“阍”、“竖”。掌宫内侍卫、御车、守藏、主屦等事务。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 “侍人御之,子行杀侍人。”《谷梁传 ·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阍,门者也,寺人也。” 三国魏、晋
官名。金朝设于上林署花木局。掌诸苑园种植花本。章宗泰和元年(1201)罢。
见“御前弓马子弟所”。
官署名。清末学部所领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定期每年会议一次,如遇重要事件,亦可临时召集会议。其议员例由学部属官、直辖各学堂监督、各省中等以上学堂监督及京外官绅之于教育事业素有阅历者充任,
官名。明朝工部所属营缮所置,一人,正七品,为本所之长,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。南京工部营缮所置一人。
官署名。唐初秦王、齐王府六护军府之一,职掌、设官同“右二护军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