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陪都

陪都

首都外别建的国都。又称陪京,明代亦称留都。西周时周公建洛阳为东都,是为最早的陪都。此后历代建为陪都的,东汉有长安、宛,三国魏有长安、谯、许昌、邺。东晋与南朝不设陪都。北魏曾以其故都代郡为北京。北齐以并州为立国之地,建国后仍设并省尚书令,有陪都的规制。北周与隋以洛阳为陪都,称为东都。唐先以洛阳为东都河南府,太原府为北都,其后凤翔府建号西京(京师长安原称西京,其时改称中京),均为陪都。五代后唐同光元年(公元923年)以太原府为西京,改魏州为邺都兴唐府(与汉魏北朝的邺不是一地),镇州为北都真定府;同年十一月,罢真定北都之号,改太原府为北京,长安为西京京兆府,与兴唐府并为陪都。后晋以洛阳为西京河南府,兴唐府改为广晋府,旋复称为邺都,与北京太原府并为陪都。后汉乾祐元年(公元948年)改广晋府为大名府,与北京太原府、西京河南府并为陪都。后周显德元年(公元954年)罢大名府与太原府都名,以西京洛阳为陪都。北宋以西京河南府、北京大名府、南京应天府为陪都。辽以东京辽阳府、南京析津府(今北京)、中京大定府、西京大同府为陪都。金以东京辽阳府、北京大定府、西京大同府、南京开封府为陪都。元以上都为陪都。明清分别以南京应天府与盛京奉天府为陪都。民国时期,国民党政府原拟以西安为陪都,定名西京。抗战时迁政府于重庆,又以重庆为陪都。战后遂废西京之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官

    ① 官名。西汉于北假(今内蒙河套以北、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)置,主该地屯田事宜。②东汉末及三国魏时,作为典农中郎将、典农校尉、典农都尉等管理屯田事务官员的泛称。即农官,掌农事、粮税等。汉代桓宽《盐铁论

  • 御花园侍监首领

    官名。清置,掌司园内斗坛四神祠香烛,培灌花木,饲养仙鹤池鱼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宦官》。

  • 宫僚

    东宫官通称。太子官属称“宫僚”,因太子称东宫,故称。王俭《宫臣为太子妃服议》:“且汉魏以来,宫僚充备,臣隶之节,具体在三。”见《南齐书·礼志下》。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东宫官署》:“司直掌弹劾宫僚,纠举职

  • 材人

    官名。也写作“才人”,“材”通“才”。天子内官。《汉书·艺文志·诗赋略·歌诗》:“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四篇。”注:“师古曰:孺子,王妾之有品考者也。妾,王之众妾也。冰,其名。材人,天

  • 参计官

    官名。南宋宁宗嘉泰四年(1204)置,为国用使属官,以侍从、卿监充任。

  • 尉氏

    官名,即司寇,掌刑狱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臣戮余也,将归死于尉氏,不敢还也。”注:“尉氏,讨奸之官。”疏:“归死尉氏,犹言归死于司败,明尉氏主刑人,故为讨奸之官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·陈留郡》:“尉

  • 特任官

    民国时代,任用文官分四级,其一级称特任官。其四级为:一由国民政府以特令任命者为特任官,如各部会长官;二由国民政府就合格人员中遴任者为简任官,如各部次长、各省政府委员;三由主管长官呈荐任命者为荐任官,各

  • 长宁大夫

    官名。金、元教坊阶官。金二十五阶之第五阶,秩正五品中。元十五阶之第三阶,正四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正五品中,称长宁大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条。

  • 乡善君

    官名。汉朝西域车师前国置,员一人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车师前国置,为低级小官,位在都尉下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车师前国》:“辅国侯、安国侯、左右将、都尉、归汉都尉、车师君、通善君、乡善君各一人。”

  • 湖广道

    官署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。设监察御史八人。南京都察院亦置,设监察御史二人。在本道之外协管右军都督府,五城兵马司,在京留守右等八卫、荆、襄、楚三府长史司,宣州等五卫等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