馆驿使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(728)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,二十五年又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,肃宗乾元元年(758)以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,代宗大历五年(770)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,自后京兆尹常带使, 德宗建中元年(780)停。宪宗元和(805—830)以后多以宦官充任。
官名。馆驿为供邮传行旅食宿的旅舍驿站,唐置于两京。开元中以监察御史兼巡驿传。二十五年(公元737年)改兼巡为“检校”。大历十四年(公元779年)两京以御史一人知驿,号馆驿使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(728)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,二十五年又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,肃宗乾元元年(758)以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,代宗大历五年(770)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,自后京兆尹常带使, 德宗建中元年(780)停。宪宗元和(805—830)以后多以宦官充任。
官名。馆驿为供邮传行旅食宿的旅舍驿站,唐置于两京。开元中以监察御史兼巡驿传。二十五年(公元737年)改兼巡为“检校”。大历十四年(公元779年)两京以御史一人知驿,号馆驿使。
官名合称,即“十个节度使”的简称。唐玄宗时,在边防重地设立了十个节度使:西安、北庭、河西、朔方、河东、范阳、平卢、陇右、剑南九节度使,再加上岭南五府经略,合称十节度。节度使权力很大,掌总军旅,专诛杀,
明代任用官员方式之一。明初至天顺、成化间, 进士、举贡、监生均得通过考试,补授科道(即给事中与御史)。其后监生及新科进士均不得参加选补考试。可以应考者有庶吉士、或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, 内则两京五部主事
军府。《北齐书·皮景和传论》:“皮景和等爱自霸基,策各戎幕,间关夷险,迄于末运,位高任重,咸遂本诚,亦各遇其时也。”
一说指天子诸侯。一说即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三公。《考工记·总序》: “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。”郑玄注: “天子诸侯。”孙诒让《正义》引阮元说: “注以天子释王,以诸侯释公也。”《北堂书钞·职官部》引《五经异
宦官名。隋朝内侍省置二员,正九品上;唐朝加至六员,正七品下。掌纠察宫内不法。官名,隋唐皆置,属内侍省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内侍省》:“内寺伯六人,正七品下。掌纠察宫内不法,岁傩则涖出入。”
春秋时晋国的小吏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皂隶食职。”
官名。清初内务府御用、御马、尚方、尚膳诸监之主官。掌理诸监所属事务。其下设左、右副管各一人佐之。后改设郎中、员外郎等官,遂省。
见“厢宫”。
郎官别称。因执楯侍卫于宫陛侧,故名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秦始皇时,置酒而天雨,陛楯者皆沾寒。优旃见而哀之”,“临槛大呼曰:‘陛楯郎!’郎曰:‘诺!’”官名。秦置,属郎中令,掌执盾在殿陛侧侍卫的官员。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为工部长官,员一人,以两制以上官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,工部复以尚书为长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