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胪礼宾使
使职名。唐玄宗天宝十三载(754),礼宾院由鸿胪勾当检校。代宗永泰二年(766) 宦官鱼朝恩加内侍监、判国子监事,充鸿胪礼宾等使,主礼宾诸事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天宝十三载(754),礼宾院由鸿胪勾当检校。代宗永泰二年(766) 宦官鱼朝恩加内侍监、判国子监事,充鸿胪礼宾等使,主礼宾诸事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为皇帝、太子身边的侍从,多用亲信近臣,故权力甚大,升迁颇速。《魏书·恩幸传》:“(赵)脩本给事东宫,为白衣左右,颇有膂力。世宗践祚,仍充禁侍,爱遇日隆”,“旬月之间,频有转授,历员外,通
① 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有奉恩辅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。详见该条。又,清朝对蒙古贵族之封爵亦设辅国公,为第六等,位镇国公下,台吉或塔布囊上。②官名。清朝西藏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属官。佐理藏务。爵名。清朝宗室
官名。宋太宗淳化五年(994)置,以朝官充任,员一人,掌文武官告身及封赠告身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
官名。南宋孝宗淳熙七年(1180)置,掌以经史教授皇孙。官名。宋淳熙中置,见“资善堂”。
①官署名。即少府监所统互市监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互市监。②官名。即互市监长官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(685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互市监。官署名,亦为官名。
官名。北齐至唐置,掌园艺之事。见“典仓署令丞”。
官名。南诏官,千家置一人。
北魏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间制定的有关职官品阶的令文。分前后两令,皆由孝文帝主持制定。前令于太和十七年颁布,是现存北魏第一个全面、正式规定各种职官品阶的令文,自第一品至从九品共分为十八个品级,每
见“宣徽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