麤(粗)官
①泛指武官。赵升《朝野类要》卷二:“麤官,武臣及军官之自谦,或以为讥。”②节度使别称。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 “薛能以文章自负,累出戎镇,尝郁郁叹息,其诗云: ‘麤官乞与真抛却,赖有诗名合得偿。’盖以节度为麤官也。”③县尉别称。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一○: “唐之名臣由尉超迁,驯至公卿,不可以数计,今铨法以处试吏者”,“类以麤官目之。”
①泛指武官。赵升《朝野类要》卷二:“麤官,武臣及军官之自谦,或以为讥。”②节度使别称。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 “薛能以文章自负,累出戎镇,尝郁郁叹息,其诗云: ‘麤官乞与真抛却,赖有诗名合得偿。’盖以节度为麤官也。”③县尉别称。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一○: “唐之名臣由尉超迁,驯至公卿,不可以数计,今铨法以处试吏者”,“类以麤官目之。”
官名,汉置。汉朝郡县置办官学,设掾、史、经师。京师所在之郡,加置教化史,掌教化,导民行仁义。
见“湖广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官名。西晋置,为领兵武职,属东羌校尉。见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。
官名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北洋政府国务院置,得代理秘书长。次年取销。
官名。见“审计官”。
官名,隋典书坊本置太子舍人,炀帝时改称管记舍人,唐武德初仍改为“太子舍人”,参见该条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酷吏·羊祉传》:“为将作都将,加左军将军。”领将作大匠所属工徒。北齐、北周不置。
官名。新莽天凤四年 (后17)置执法左右刺奸,选用能吏等分督六尉、六队郡,职如西汉刺史。官名,为执法左右刺奸的省称。王莽置执法左右刺奸,“选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、六队,如汉刺史。”(见《汉书·王莽传下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置司福州路。二十年,改为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。监治福州、建宁、泉州、兴化、邵武、汀州、漳州等路。二十八年,改肃政廉访司。
武散官名。清置,秩正三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