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
清咸丰四年(1854)英、法、美三国驻上海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,擅将原订的《上海租地章程》改为本章程,六月十一日(7.5)由三国领事予以公布,事后移文通知上海道台追认。共十四款。另附条例、条款各一件。章程确认了1848年扩大的租界地界,规定在租界内设置巡捕、选派一个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委员会征集税收(此委员会即不久成立的工部局),并行使司法权。从此,英法美三国领事在租界内实行殖民主义统治。
清咸丰四年(1854)英、法、美三国驻上海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,擅将原订的《上海租地章程》改为本章程,六月十一日(7.5)由三国领事予以公布,事后移文通知上海道台追认。共十四款。另附条例、条款各一件。章程确认了1848年扩大的租界地界,规定在租界内设置巡捕、选派一个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委员会征集税收(此委员会即不久成立的工部局),并行使司法权。从此,英法美三国领事在租界内实行殖民主义统治。
?—1126北宋太原文水(今属山西)人,一作石頳。曾充保正。靖康元年(1126),金将完颜宗翰(粘罕)进攻河东,乃依吕梁山为寨,率众堵击。金军攻寨,坚持抵御达八月之久。后因兵力悬殊,战败被俘。宗翰以官
学校名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在四川成都创设。以中国之成法,参东西洋之新理,教授农业上必需的知识和应有的艺能。分预科、本科,预科两年毕业,本科三年毕业。预科课程有修身、算术、国文、外国文、理化、博
亦称备倭城。明代军事建筑。在今山东蓬莱市。洪武九年(1376)创建。城墙平均高7米,底厚12米,顶厚8米,周长2200米。初为土城,万历二十四年(1596)甃以砖石。南有振阳门,与陆路相连。北有水门,
即“诸梁”。
①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,称为起复。《晋书·卞壶传》:“遭继母忧,既葬,起复旧职。”宋代文官父母丧制未终,朝廷起用,先授以武官,系衔添加“起复”二字,然后恢复原来官阶;直接授以原官者,衔前亦加“
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东梁州置,因其地产金得名。治西城县(后曾一度改名吉安、金川,今陕西安康)。唐时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、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。南宋王彦与金将撒离喝大战于此。明万历十一年(15
官署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),由国子监改置。神龙元年(705)复原名。
1315—1378元末明初浙江崇德(今桐乡西南)人,又名阙,字廷臣、廷琚,号海鹤生、两山老鹤。年轻时遍游东南。元至正元年(1341)师事杨维桢。二十二年领乡荐。张士诚屡征聘,不赴,隐殳山。明洪武三年(
地区名。(1)东晋、南朝建都江左之建康(今南京市),故又称建都江右洛阳(今洛阳市东北)的西晋为江右。见《宋书·百官志》。参见“江左”。(2)泛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。明杨士奇《送张鸣玉序》:“赣为郡,居江
北宋置高淳镇,明弘治四年(1491)置县。治今江苏高淳县。属应天府,清属江宁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