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下寺楚墓

下寺楚墓

春秋中晚期楚国墓地。1978—1979年发现于河南淅川东南的下寺,发掘竖穴土坑墓二十五座,其中大墓九、小墓十六,并有车马坑五个。墓群由南向北分为五组,每组有一大墓为主墓,距墓西约10米是附属的车马坑。随葬品主要出土于大墓,内有青铜器、玉饰、玛瑙、料珠、石、骨、贝等七千多件。青铜器有礼器、乐器、兵器和生产工具八百余件。部分器物上有铭文,最长的有一百零五字。墓群中二号墓最大,长9.2米,随葬品达五千余件,其中青铜器一百五十余件,有成套的鼎、钟、镈、磬等礼乐器。鼎的铭文中有“王子午”、“令尹子庚”、“倗”等人名。子庚是楚康王时的令尹,死于公元前552年。“倗”,有学者认为是继子庚为令尹的薳子冯,死于公元前548年。其青铜器采用浑铸、分铸、铆合、焊接等技术,其中一件铜禁和盏的部件还用失蜡法铸造。

淅川下寺出土之青铜俎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彦回

    1356—1402明福建莆田人,字士渊。洪武间以父被诬论死,谪戍云南。冒黄姓,被荐授保宁训导。考满为平江知县,擢徽州知府。建文元年(1399),以循良受上赏。燕兵逼京师(今南京),纠义勇赴援。被俘死。

  • 巴西文集

    书名。元邓文原撰。一卷。文原(?—1328),绵州(今四川绵阳)人,字善之,一字匪石。后流寓钱塘,至元二十七年(1290)行中书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,官至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,致仕。著有《内制集》、《

  • 阿史那伏念

    ?—681唐时单于大都护府突厥之乱的首领。颉利之侄。永隆元年(680)突厥叛众迎之于夏州,北渡河,立为可汗。二年七月为唐将裴行俭所败,乃执阿史德温傅出降。

  • 放关

    清代钞关对来关商民于输税后验票放行,称放关。凡商贾到关,先取官置号单,备开货物舱口,报官查验,完纳关税,发给完税红单,钞关巡守验单截角,再于单尾用戳记,将到关日期、放关日期填明,以便稽查,随即启关放行

  • 地区名。《公羊传》隐公五年(前718):“自陕而东者,周公主之;自陕而西者,召公主之”,即此。后人一般认为即战国陕陌,汉以后陕县,即今河南陕县西南旧陕县。一说“陕”当作“郏”,指王城所在的郏鄏而言。

  • 翊军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建安末刘备置,统兵。三国蜀、十六国成汉沿之。北齐时从二品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六品上,大业三年(607)罢。

  • 印绶

    印和系印的绶带,亦作为官印的统称。汉制,凡治事命官皆颁有印绶,以示职权受命于天子,代表官阶、级别。有金印紫绶、银印青绶、铜印黑绶、铜印黄绶之别。历代沿用,具体制度或有不同。无印绶之官,多为不治事的加官

  • 衔枚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掌禁喧哗。

  • 紫带子

    清代束紫带人别称。清制,宗室腰束金黄带子,觉罗束红带子。宗室犯罪革退者给束紫带子。又,对改进满文作出贡献的达海被称为满洲圣人,其子孙亦准用紫带。

  • 持至尸逐侯单于

    ?—195东汉时南匈奴单于。名于扶罗,羌渠单于之子。原为右贤王。中平五年(188),羌渠为国人所杀,因得立为单于。灵帝末年,曾与白波黄巾联兵反抗东汉王朝。后欲归国,国人不受,立七年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