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牟县
春秋郑地,战国属魏,西汉置县。治今河南中牟县东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废,景明元年(500)复置。隋开皇初改为内牟县,旋改名圃田县。唐武德初复名中牟县。明天顺中移今治。两汉属河南郡,西晋属荥阳郡,东魏、北齐、北周属广武郡,唐属郑州,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属开封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三年(876),王仙芝攻郑州,“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屯中牟”,即此。
春秋郑地,战国属魏,西汉置县。治今河南中牟县东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废,景明元年(500)复置。隋开皇初改为内牟县,旋改名圃田县。唐武德初复名中牟县。明天顺中移今治。两汉属河南郡,西晋属荥阳郡,东魏、北齐、北周属广武郡,唐属郑州,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属开封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三年(876),王仙芝攻郑州,“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屯中牟”,即此。
①官名。单于本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,十六国时期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沿用。除用于称最高统治者外,主要指政权中管理汉族以外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,多由该政权的皇位继承人或其宠信之子、大臣出任,并由出身少数民
?—前192秦末泗水沛(今属江苏)人。初为泗水卒史。后与从兄苛随刘邦起兵,为职志,从入关破秦。拜中尉,迁御史大夫,常从击项羽。汉高帝六年(前201)封汾阳侯。为人倔强,敢直言。高祖欲废太子,赖其力争而
水名。在今河南舞阳县东、西平县西。战国属韩。据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,为“韩卒之剑戟”的产地之一。《晋太康地记》作龙泉,曰:“汝南西平县有龙泉水,可以淬刀剑,特坚利,故有龙泉水之剑。”
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升铅山县置。治今江西铅山县东南永平镇。直隶江浙行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)降为县。属广信府。1949年迁今治。
?—1882清满洲正白旗人,叶赫那拉氏,字小汀。道光进士。累迁侍讲学士、詹事、大理寺卿。道光二十三年(1843)充喀拉沙尔办事大臣,寻随林则徐勘查新疆兴垦事,多次疏请垦辟荒地,兴修水利。回京后历任刑部
①战国时外交常用礼品。多由贵重皮毛及缯帛组合而成。《管子·五行》:“出皮币,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昔者大(太)王居邠,狄人侵之,事之以皮币。”赵岐注:“皮,狐貉之裘,币,
?—1402明应天溧水(今属江苏)人,初名德,字德洪。洪武进士。太祖为改名。历官至兵部左侍郎。惠帝即位,进兵部尚书,与黄子澄同参国政,建削夺诸王之策,先后废周、代、湘、齐、岷五王。建文元年(1399)
古国名。五代时十国之一。升元元年(937)徐知诰(李昪)代吴称帝,国号唐,都金陵(今江苏南京),史称南唐。在位时刷新政治,定民田税,开垦荒田,地大力强,人才众多,且据长江之险,俨然成为南方大国。其疆域
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改许县置。与长安、谯、邺、洛阳为五都。治今河南许昌县东。魏、晋为颍川郡治。东魏移治今许昌县东北许田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为许昌郡治。隋、唐属许州。五代唐改为许田县,北宋熙宁四年(1
即“赤秃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