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义和团

义和团

①清末某些乡团的名称。咸丰同治年间,直隶、山东交界各州县,人民多习拳勇,创立乡团,名曰义和,以“自卫身家,防匪防盗,守望相助”为宗旨。凡由士绅控制,并造册报官批准者为“官团”;凡不报官批准者为“私团”或“黑团”,屡被取缔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清廷饬令各州县举办团练,各地便树旗名曰义合团或义和团。及至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高涨时,官办团练大都参加了义和团运动。②清末民间武术团体与秘密教门的混合组织。形成于光绪二十五年,由大刀会(金钟罩)、义和拳、神拳和梅花拳等民间秘密结社互相组合、发展而成,为义和团运动的基干力量。这些刀会、拳会与秘密教门虽各自更名义和团,但互不统属。是年春,山东清平县(今高唐)大刀会、直隶景州(今河北景县)大刀会改称义和团。九月,义和拳在平原森罗殿战斗中自称义和团。山东巡抚毓贤曾于是年夏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。各种名目的民间秘密宗教与武术团体遂纷纷更名义和团,以争取“合法”地位。次年京津地区也普遍建立义和团,迅速形成义和团运动高潮。各地团民多以农民、手工业者和贩夫为主,间有部分游民、兵勇和富人加入。成员多为二十岁上下的青年,另有妇女组织红灯照。以团、坛(场或厂)为单位,以八卦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坤、兑中的一字自立团号。其中以乾字团、坎字团人多势众,分布地区广泛。各团以老师、团首、大师兄、二师兄等为首领,无统一信仰,但“神灵附体”、“刀枪不入”的信条基本一致。各坛互不统属,以传帖作联络,互相配合,并以“扶清灭洋”为口号,反对外国侵略,打击教会势力。运动失败后,冀中义和团以“扫清灭洋”相号召,继续开展斗争。旋被清军镇压。参见“义和拳”、“义和团运动”。

义和团团员

猜你喜欢

  • 资治尹

    明勋阶称号。授予正三品文官再考称职者。

  • 蓟辽总督

    见“蓟辽”。

  • 绵上

    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:晋侯求介之推不获,“以绵上为之田”,号为介山,即此。

  • 白虾浦

    地名。在今福建福州市南。五代汉天福十二年(947),南唐兵围福州,吴越将余安自海道赴救,至白虾浦,海岸泥淖,布竹箦而前,大破之,即此。

  • 神部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《魏书·辛绍先传》:“(绍先)自中书博士,转神部令。”一说即祠部令之别称。

  • 天足会报

    杂志名。中国天足会言论机关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夏在上海创刊。季刊,后改月刊。沈敦和、管鹤主编。以“劝导不缠足,提倡放足”为宗旨。设论说、会事纪要、学务、专件、劝导文话等栏目。

  • 安西都护府

    唐六都护府之一。贞观十四年(640)平高昌,置西州(治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故城),并于州设都护府。二十二年取龟兹,移治龟兹国城(今新疆库车县东),统辖安西四镇。永徽二年(651)弃龟兹,移治西州。显

  • 蝴蝶装

    古籍装订形式。简称蝶装。即将书页反折,以有字纸面相对折叠,将中缝之书口作书脑,用浆糊粘连,再以厚纸包裹作书面,翻阅时展开如蝴蝶双翅,故名。传唐时书籍即已有用蝴蝶装式。这种装帧使书口不外露,免受损坏,易

  • 定安公主

    唐宪宗女。始封太和公主。长庆元年(821),嫁回鹘崇德可汗。后因回鹘常攻唐,会昌三年(843)归。入宫改封定安大长公主。

  • 九破

    唐咸通时,礼部侍郎刘允章上《直谏书》(《全唐文》卷八百零四),指陈时弊,谓国有“九破”:一终年聚兵,二蛮夷炽兴,三权豪奢僭,四大将不朝,五广造佛寺,六贿赂公行,七长吏残暴,八赋役不等,九食禄人多,输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