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同
官名。(1)仪同三司的省称。南北朝使用广泛,授予人数甚多。(2)北周为仪同大将军、仪同将军省称,位开府大将军下。
官名。(1)仪同三司的省称。南北朝使用广泛,授予人数甚多。(2)北周为仪同大将军、仪同将军省称,位开府大将军下。
清代杂税之一。系钞关对商民贩运米面、芝麻、荤味、蔬菜、果品、糖蜜等食物所征之税款。各关税则不一,分别等次计量征税。
官名。北魏置,大行台长官,掌辖区内的军政事务。北魏、南朝梁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时多省称为大行台。唐武德初,设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,亦以尚书令为长官,掌管内军人,总判省事,正二品。武德八年(625)罢。
清末资政院议员。宣统二年(1910)选定,共九十八人(定额一百人)。由皇帝从年满三十岁以上的宗室王公世爵、满汉世爵、外藩王公世爵、各部院衙门官员、硕学通儒、纳税多额者六类候选人中钦定。掌参与资政院议案
书名。元朱震亨撰。一卷。成书于至正七年(1347)。医学理论著作。因“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”而名其书。书中载《阳有余阴不足论》、《相火论》等医论四十余篇,重点阐述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观点,治
官名。西周置。掌赐族受姓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司商协民姓。”韦昭注:“司商,掌赐族受姓之官。”
西汉武帝时为督责地方官吏镇压人民反抗而颁行的法令。据《汉书·酷吏传》,天汉末年,关东地区“盗贼滋起”,于是作沉命法。规定:“群盗起不发觉,发觉而弗捕满品者,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
即“泰赤乌”。
元世祖中统三年(1262)升宣德路抚州置隆兴路。皇庆元年(1312),更名兴和路,治高原县(在今张北县),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张北、尚义、怀安,山西天镇和内蒙古太仆寺旗、兴和等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
报刊名。(1)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(1901.5.10)在日本东京创刊。月刊。秦力山总编,戢元丞、沈翔云、杨廷栋、杨荫杭、雷奋等编撰,以“破中国之积弊,振国民之精神”为宗旨,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
书名。近人张尔田撰。八卷。张氏字孟劬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清举人,曾官知县。是书为考镜六艺及诸子学术流别而作,凡三十八篇,附篇四。首卷四篇,总论史为六艺、诸子之源及古代史官沿革。其余各卷分论道、墨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