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周厉王。厉王被国人所逐,居于彘(今山西霍州东北),在汾水之上,故称。见《诗·大雅·韩奕》。
隋文帝时制定的法律。开皇元年(581),文帝诏高颎、郑译等七人更定新律。采魏、晋及南朝齐、梁诸律,沿革轻重,取其折衷。除讯囚酷法,拷掠不得过二百,枷杖大小,咸有程式;去鞭刑及枭首、轘裂之法;流徒之罪皆
一说为西周郑桓公之名。
前501—?春秋末鲁国(一说燕国)人,名高,一说名产,或作刻,字子骄。孔子学生。《孔子家语·七十二弟子》载,孔子在卫,夫人南子使孔子为次乘,游过市,颜刻为御。
干(榦);232—311晋宗室。字子良。司马懿子。魏封定陶伯。入晋,进平原王。咸宁初,遣诸王之国,因有疾且清虚静退,遂留。太康末,拜光禄大夫,加侍中。八王之乱起赵王伦辅政,以为卫将军。齐王冏起兵平伦,
书名。唐卢照邻撰。照邻,字升之,号幽忧子,故以名集。二十卷。宋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十六作“《卢照邻集》十卷”。今有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明张燮辑本七卷。凡赋诗三卷,骚二卷,文二卷。附录一卷。1980年中
一题《王祭酒年谱》。书名。王先谦自编。三卷。叙事起于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王氏出生,迄于1917年卒。谱中涉及近代史事甚多,并记谱主之撰述与刊行缘由,颇有裨于目录学之研究。有光绪三十四年(1908
即“范雎”。
云南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。属黄教,初建于清康熙十八年(1679)。原属西藏地方政府,雍正六年(1728)改归清廷直接管辖。最盛时有喇嘛二千余人。寺庙组织及制度略同西藏,内分八个“康参”。建国前是整个
官名。东晋南朝置。职掌如将军,而地位略低。统兵,管理少数民族事务。置于武陵郡,多由武陵内史领之。立府,僚属随府主名号轻重而定。南朝宋六品,陈拟八品,比秩六百石。若单任此职,则减太守、内史一阶,如其上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