兀惹
又译乌惹、乌舍、屋惹、兀儿、盟热。辽、金时东北族名。分布在松花江中游至黑龙江口,和锡霍特山区、乌苏里江、牡丹江广大山野、林区。辽初,曾建定安国,并过海南与宋朝交往。辽、金均曾远征此部。辽属国军中有兀惹军,并内迁此部人于松花江上游北端,建立宾州城(今吉林农安东北红石垒)。
又译乌惹、乌舍、屋惹、兀儿、盟热。辽、金时东北族名。分布在松花江中游至黑龙江口,和锡霍特山区、乌苏里江、牡丹江广大山野、林区。辽初,曾建定安国,并过海南与宋朝交往。辽、金均曾远征此部。辽属国军中有兀惹军,并内迁此部人于松花江上游北端,建立宾州城(今吉林农安东北红石垒)。
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北市北北投区所在地。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始至此煮磺,为采硫据点。
清代江西民间秘密结社。创于嘉庆年间。因会众多为穷苦流离之人,身挑锅担,于古庙凉亭歇卧,故名。该会与边钱会关系密切,会规相近,首领多跨会。一说担子会又名情义会,系添弟会之改名。
书名。清陈立著。七十六卷。博采群书,网罗唐以前有关《春秋公羊传》之阐释,并甄采清代公羊学者庄存与、孔广森、刘逢禄等人之说,进行疏解。恪守“疏不破注”之例,对何休《春秋公羊解诂》只作引申,而不明言其非。
北魏洛阳(今属河南)人,字仲才。涉猎文史。孝明帝初,为侍御史,后迁员外郎。依附卫将军元叉,被引为尚书二千石郎,修起居注。永安三年(530),尔朱兆统兵入洛阳,乃附尔朱世隆。次年,除秘书监。封河东阿县伯
官名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大司农属官有都内令、丞,主国家所藏货币、布帛等财物。西汉晚期,汉政府每年赋敛百姓所得约四十万万钱,除一半支付官吏俸禄外,余皆藏于都内。东汉省,帑藏由大司农部丞主之。
官名。东魏、北齐置,主管僧务。《北齐书·杜弼传》:“敕弼升师子座,当众敷演。昭玄都僧达及僧道顺并缁林之英,问难锋至,往复数十番,莫有能屈。”一说即昭玄寺大统的别称。
清末新军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新疆将原有步队、马队改练新军,步队三营为一标(团),马队两营炮队一营为一标,共为一混成协(旅),官兵合计二千四百余人。驻扎省城迪化(今乌鲁木齐)。次年,陆军部按省分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,统禁军射声士,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。正三命。下设左射声率中士、左射声倅长下士以佐其职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
?—1865一译阿布都苏尔。清新疆伊犁人。维吾尔族。原为商伯克,后署宁远(今伊宁)城阿奇木伯克。同治三年(1864)九月,领导伊犁维吾尔、回族民众起义,自任“艾米尔”(军队首领),陷宁远城,占俄国贸易
又名八舟蛮夷长官司。土司名。长官吴金骨,其先江西泰和人。明洪武五年(1372)置,授为长官。旋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附清。治今贵州黎平县北,管平天、坑洞等二十七寨,居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