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勰
北魏宗室。字彦和。孝文帝六弟。太和九年(485),封始平王,后改彭城王,除中书监。从孝文帝南讨萧齐,除都督南征诸军事,大破齐军于新野、南阳(今属河南)。及帝患病,内侍医药,外总军国之务。宣武帝即位,为司徒、录尚书事。时外戚高肇掌朝政,诬其与京兆王元愉等谋反,被鸩杀。尚文史,曾撰《要略》三十卷等,已佚。
元勰墓志
北魏宗室。字彦和。孝文帝六弟。太和九年(485),封始平王,后改彭城王,除中书监。从孝文帝南讨萧齐,除都督南征诸军事,大破齐军于新野、南阳(今属河南)。及帝患病,内侍医药,外总军国之务。宣武帝即位,为司徒、录尚书事。时外戚高肇掌朝政,诬其与京兆王元愉等谋反,被鸩杀。尚文史,曾撰《要略》三十卷等,已佚。
元勰墓志
明河南阌乡(今灵宝)人。洪武八年(1375)举秀才,超授户部郎中。十三年授试尚书。受命编造黄册,定里甲制度。次年,以不称职罢官。
官名。清代置,为工部、内务府及各王府之属官。掌管辖匠役。内务府所设正八品,王府所设从八品,工部所属及内务府制造司匠从九品。此外,尚有副司匠、委署司匠等名目。
1254—1322元湖州归安(今浙江湖州)人,字子昂,自号松雪道人。宋太祖十一世孙。年十四,以父荫补官,中吏部铨法,调真州(治今江苏仪征)司户参军。宋亡居家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6)被召至大都,授兵部
即“农桑撮要”。
谷(穀)见“谷城县”。
宋代钱币。徽宗宣和年间铸。圆形方孔。钱文有篆、隶二体。也有徽宗所书瘦金体。
?—297西晋扶风(治今陕西泾阳西北)人。任汧督,封关中侯。元康六年(296),郝度元、齐万年起兵关中,乃率众固守汧县孤城(今陕西眉县东)。经历寒暑,临危不惧,城得不陷。雍州从事忌其功,极推小疵,枉死
官署名。元代置。属户部。掌山东盐场灶榷办盐货。蒙古初期始置益都课税所,后改置运司。世祖至元二年(1265)改立山东转运司,八年改为都转运盐使司。秩正三品,置使领之,下设同知、副使、运判。领盐场十九所。
北宋著名书院之一。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(星子县北)。南唐升元间因洞建学馆,置田以给诸生,时称“庐山国学”。宋太宗时诏赐《九经》,称“白鹿洞国库”。真宗咸平五年(1002)重修,仁宗皇祐五年(1
职衔名义。西汉置,加此衔者得参预评论及决定尚书政事,以同时加予数人,故称“分”。三国吴亦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