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都护府
唐代自贞观年间初设安西都护府、燕然都护府后,续有增改分并,至开元、天宝时,西有安西、北庭二府,北有安北、单于二府,东有安东府,南有安南府,合称六都护府。用以统辖诸羁縻府、州和各降附部族、属国。安史之乱后,渐次撤废。贞元以后但存单于、安南二府,会昌中或末又改单于为安北。
唐代自贞观年间初设安西都护府、燕然都护府后,续有增改分并,至开元、天宝时,西有安西、北庭二府,北有安北、单于二府,东有安东府,南有安南府,合称六都护府。用以统辖诸羁縻府、州和各降附部族、属国。安史之乱后,渐次撤废。贞元以后但存单于、安南二府,会昌中或末又改单于为安北。
?—1795一作陈周。清福建同安(今厦门北)人。自幼居台湾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回同安参加天地会。六十年,从陈光爱起义,事败奔彰化湖仔庄,与马江等密谋再起。后彰化县民抢米骚动,遂乘势举兵,攻破鹿港
书名。或称《创业起居注》。唐温大雅撰。三卷。编年体。记隋大业十三年(617)五月至唐武德元年(618)五月,唐高祖李渊父子建国共三百五十七天史事。上卷自起兵至发引,凡四十八天;中卷自晋阳反隋至攻克长安
?—约352晋陈留圉县(今河南杞县西南)人,字元子。为散骑常侍、兖州刺史。永和八年(352),从中军将军殷浩北伐,为前锋,率众出彭城(今江苏徐州),卒于军。
?—1886清满洲镶蓝旗人,伊尔根觉罗氏,字和甫。初授骁骑校尉,随多隆阿在湖北、安徽一带镇压太平军。同治二年(1863)升协领,参与镇压陕甘回民起义,三年擢镶黄旗汉军副都统。后历任宁夏副都统、宁夏将军
①一名龙首原。在今陕西西安市旧城北。起于渭水南岸汉长安故址,止于樊川,长六十余里,首高二十丈,尾高五、六丈。汉筑长安城于北坡,未央宫等都依山而建。唐筑长安城于南坡,大明、含元等宫殿都建于山原较高处。营
硅酸盐制品名词。《魏书》列传九十有“颇黎”一词,唐《本草拾遗》有“玻黎”一称,有人认为它来源于梵语Spho-tika,为表示它与中国古代的琉璃有别,称它为玻璃。明《格古要论》中又将玻璃称为硝子,认为它
官署名。秦代县府置,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有“县少内”。汉代掌宫中府藏,有啬夫主其事。《汉书·丙吉传》:“后少内啬夫白吉曰:‘食皇孙亡诏令。’”颜师古注:“少内,掖庭主府藏之官也。”此官名不见于《汉书·百
?—1201南宋无为军庐江(今属安徽)人,字谦仲。乾道进士。历监察御史、起居舍人、礼部尚书,进参知政事。光宗即位,迁知枢密院事兼参政,拜枢密使。耿直敢言,所论时政得失,皆切中要害。宁宗即位,因得罪权贵
清代吏部铨选制度。新科进士及其他有任官资格者在正式授予官职前,须在朝廷或地方官署进行一定期限见习,京官称分衙门学习行走,外官称发省差委试用,统称为分发。
秦置。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,当骑田岭路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秦末南海尉赵佗移檄告阳山关曰:“急绝道,聚兵自守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