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北周武帝

北周武帝

543—578

即宇文邕。北周皇帝。公元560—578年在位。字祢罗突。宇文泰第四子。武成二年(560)即位,次年改元保定。宇文护以大冢宰、都督中外诸军事专擅朝权,肆行威福。天和七年(572)杀护亲政,改元建德。厉行改革,修富民之政,务强兵之术。六次下诏放免奴婢、杂户为民;三次诏减赋役。建德三年(574),下令禁佛、道二教,悉毁经像,罢沙门道士,还俗为民。废都督中外诸军事衙门,改革府兵制度,颁布《刑书要制》以加强君权。六年,亲率大军攻北齐,破邺城(今河北临漳西南),俘北齐后主高纬,灭齐,重新统一北方。并占有长江上游。欲乘势平突厥、定江南,以一统全国。寻以病卒。谥武皇帝,庙号高祖。

北周武帝

猜你喜欢

  • 留授

    清代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凡京官司员、小京官、笔帖式,外官道府以下,定为题缺者,皆由本衙门留补。各署留缺,或以应升人员拟正陪奏升,或以应补人员奏补,皆由主管官拣选咨部查核后引见补授。

  • 太仓丞

    官名。掌管太仓粮仓的官员。秦代置,为太仓令副贰。汉、魏、晋、南朝沿置。北齐置为司农寺太仓署次官。隋沿置,员六人。唐代员六人,从八品下。北宋仅存其名而罕除授。

  • 铜印黄绶

    汉代凡秩比二百石以上,比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皆授铜质官印,以其柄上所系绶带颜色区分高低等级。凡秩比二百石、四百石、六百石的官员,用铜印黄绶,刻文为“某官之印”。

  • 智?

    538—597隋初颍川(治今河南许昌)人,后迁往荆州华容(今湖北潜江东南)。俗姓陈,字德安。其父为梁元帝时散骑常侍。因家世衰败,十八岁出家,从慧思受业。陈太建七年(575)入天台山(在今浙江天台),讲

  • 斛薛

    古部落名。铁勒之一部。一作斛萨,始为二姓,后乃合为一部。先属突厥,后属薛延陀。贞观二十年(646),唐灭薛延陀,斛薛部内属,唐以其地为高阙州,隶燕然都护府。

  • 杨淑妃

    ①(984—1036)北宋益州郫县(今属四川)人。真宗妃。少事真宗于藩邸。大中祥符七年(1014),进封淑妃。仁宗在乳褓,妃抚之勤备。真宗死,遗制以为皇太妃。章献太后死,遗诰尊为皇太后,与仁宗同议军国

  • 附隶

    又称属名。东晋、南朝时依附于世家大族之人户。包括除奴僮以外之宾客及门生、义故等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云,灵运有义故、门生数百,凿山浚湖,功役无已。

  • 辽三彩

    陶瓷名词。是辽仿唐三彩工艺而制作的低温铅釉陶器。有壶、瓶、罐、盘等,因地区差异,不仅在质量上与唐三彩有所不同,且在造型上也有民族的特点。

  • 浙江东道节度使

    见“浙江东道”。

  • 交刚

    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隰县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二年(前579):“秋,晋人败狄于交刚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