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平部
官署名。(1)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原民部、度支部、金部、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,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,领北平布政司户口、钱粮等事。部下分设四科:民科、度支科、金科、仓科。并置照磨、检校各一人,掌管文书出入等事。二十九年,改为北平清吏司。(2)明代刑部十二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三年,改原宪部、比部、都官部、司门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,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,设官同户部。领北平布政司及部分在京衙门卫所刑名之事。二十九年,改为北平清吏司。
官署名。(1)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原民部、度支部、金部、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,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,领北平布政司户口、钱粮等事。部下分设四科:民科、度支科、金科、仓科。并置照磨、检校各一人,掌管文书出入等事。二十九年,改为北平清吏司。(2)明代刑部十二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三年,改原宪部、比部、都官部、司门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,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,设官同户部。领北平布政司及部分在京衙门卫所刑名之事。二十九年,改为北平清吏司。
①(?—94)东汉章帝之子。和帝永元二年(90),封城阳王,分济阴郡为国。卒谥怀王。无子,国除。②(?—168)东汉河间乐成(今河北献县东南)人,字仲承。少习《五经》,隐居讲学,生徒数百。州郡辟举,皆
南宋两浙西路的简称。见“两浙西路”。
?—370东晋人。初为庐江太守。永和六年(350),攻冉魏,克合肥,俘南蛮校尉桑垣。进龙骧将军,十一年,持节诣洛阳,修五陵。转西中郎将,监护豫、司、并、冀四州,豫州刺史,镇汝南,运米五万斛馈洛阳。太和
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起居注》:东汉兴平二年(195)李傕乱政,谋徙献帝于此。
1826—1876清云南弥渡人。彝族。贫苦农民出身。咸丰三年(1853),与王泰阶投太平军石达开部,因作战负伤掉队,伤愈后辗转进入云南哀牢山区。六年,李文学发动反清起义,授为上将军。七年,率军攻克南涧
水利工程及算学术语。即堤坝。挡水的建筑物。在数学上其形状同堑,故用同一公式求其体积。
部名。最早见于四世纪拜占庭文献。七世纪游牧于亚速海沿岸和伏尔加河下游,遭可萨人袭击。一部西迁多瑙河右岸,与当地斯拉夫人结合,即今保加利亚人的先民。另一部溯伏尔加河北上并达卡马河流域,转向定居,从事农业
官名。清代钦天监长官。康熙八年(1669),因以西洋人南怀仁充钦天监汉监正,故更名为监修。雍正三年(1725),实授西洋人戴进贤为监正,去监修名。
书名。清丁守存自编。谱主系道光进士,历任户部主事、员外郎、军机章京、礼部郎中、湖北督粮道等官。是谱起嘉庆十七年(1812),迄光绪八年(1882)。以记仕历、时政及镇压太平军、捻军活动为主。有光绪年间
1298—1362元宣城(今安徽宣州)人,字泰甫,号玩斋。集贤直学士贡奎之子。国子生。至正四年(1344),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,有政绩。累官监察御史。十二年,任吏部侍郎。时京师缺粮,往浙右籴粮百万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