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煦
清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字晓帆、晓舫,号春池,晚号荔影。初以捐纳任知县,后署理松江知府。咸丰三年(1853),参与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。六年办理上海厘捐,供镇压太平军之用。八年任苏松太道,并监督江海关。次年升署江苏布政使。十年,奉江苏巡抚薛焕令,伙同杨坊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,并引英法军队进入上海城,阻击太平军。同治元年(1862),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时,又与外国侵略者勾结,协助李鸿章对太平军作战。后被劾革职,为李鸿章奏复,旋引疾归里。
清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字晓帆、晓舫,号春池,晚号荔影。初以捐纳任知县,后署理松江知府。咸丰三年(1853),参与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。六年办理上海厘捐,供镇压太平军之用。八年任苏松太道,并监督江海关。次年升署江苏布政使。十年,奉江苏巡抚薛焕令,伙同杨坊勾结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,并引英法军队进入上海城,阻击太平军。同治元年(1862),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时,又与外国侵略者勾结,协助李鸿章对太平军作战。后被劾革职,为李鸿章奏复,旋引疾归里。
周初政治观念,指民应遵循之伦理和法则。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。”彝为礼器之总名,因只有贵族才能使用,故成为政权的象征,引申为常理、法则之意。王国维《殷周制度论》:“周之制度典礼,乃道德之
宋代吏部流内铨颁布官阙的文榜。皇祐年间,吏部流内铨设立阙亭,凡州县报官阙,即时出榜颁布,称“吏部阙榜”。但部吏往往隐匿不告,甚至公然论价,卖给选人。
即官印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“亡久书、符券、公玺、衡赢(累),已坐以论,后自得所亡,论当除不当?不当。”是证秦统一前秦国一般官印也可称*玺。
见“柳中”。
又名丁。合于承担赋役之人,年龄因时而异。如北魏行均田制时规定男年十五至七十为丁,晚期则以年十八为丁。北齐时改年十八以上,六十五以下为丁。西魏、北周时则以年十八至六十四为丁。详见“丁”。
今广西北海市、合浦县以南海面。产大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廉州合浦县:“有珠母海,郡人采珠之所。”
官名。(1)西汉武帝始置,为北军八校尉之一,位次列卿,属官有丞、司马等。领内附越人骑士,戍卫京师,兼任征伐。秩二千石。东汉初罢,建武十五年(39)改青巾左校尉置,为五校尉之一,隶北军中候,掌宿卫兵,有
上古掌土地之官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土正曰后土。”杜预注:“正,官长也。”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曾为后土。能平九州之土,死后被尊为社神。
南宋临安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绍兴进士。官至工部侍郎。善画山水人物,笔法飘逸,自成一家。高、孝两朝,最重其画。高宗尝书《毛诗》三百篇,令其每篇画一图,仅成五十余幅而卒。明代杭人尚有存其散逸者。
807—883唐韶州怀化(今广东番禺东南)人,一作韶州浈昌(今广东南雄西南)人,俗姓叶。年十五欲出家,父母不许。至十七岁,自断二指以示决心,遂依其志落发。曾从灵祐学禅十余年。后住袁州仰山(今江西宜春南